曾國藩名言名句(2)
· 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 曾國藩名句
· 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
· 夫志心篤行之術,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 天下有三門,繇于情欲,入自禽門;繇于禮義,入自人門;繇于獨智,入自圣門。
· 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 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曾國藩名言
·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 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 水不能不遇風,長川巨浸,泓澄無底,雖大風不能使之濁。心不能不應物,欲盡理明,表里瑩徹,雖酬酢萬變,不能使之昏。無風則清,有風則濁者,塵滓之伏于下也;靜之則明,動之則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毀譽,是有待于外也。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曾國藩名句
· 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 曾國藩名句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 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 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曾國藩名句
· 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 向人說貧,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貧,嘵嘵者可厭也。
· 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
· 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 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 曾國藩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