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苦與樂
毫無疑問,學習是苦的。正所謂“十年寒窗苦讀”,“苦讀”兩字可不是平白無故說說的。我國古代有許許多多的典例:“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等等,無不看出他們的學習不是一般的苦,但是他們都堅持下來了,他們都在苦中學,在苦中成長。在《送東陽馬生序》中,作者宋濂清楚地記述了自己求學之路的艱難、辛苦。他在文中寫到了自己的借書之艱、求師之難、路途之辛和生活之苦,更通過對比,將自己對于學習的勤奮、刻苦與堅決突顯出來。這些都可以看出學習是苦的,是很苦很苦的。但是,宋濂不以苦為苦,反而以苦為樂。他用富家子弟和貧寒的自己作對比,突出了他的學習雖苦猶樂,甚至他在苦學過程中都到達了樂以忘憂的境界,這是難能可貴的。因而,不以學習的苦為苦,則能化苦為樂,這樣,學習就沒那么苦了。
其實現在也是如此,我們的好同學,他們難道覺得學習一定是快樂的嗎?當然不是,他們有時也一定會感慨“學習真是苦哇”,但他們善于苦中尋樂,化苦為樂,在苦樂交織中堅持下來,從而取得好成績。所以,我們何不學著以苦為樂去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