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烹飪飲食的諺語
癟癟干干,千年不壞。
一個荔枝三把火。
吃蔥吃白胖,吃瓜吃黃亮。
青椒吃辣的,柿子挑軟的。
柿子開花吃枇杷,枇杷開花吃柿子。
霜打過的柿子才好吃。
吃柿宜紅黃。
歪瓜裂棗甜。
韭菜、黃瓜兩頭香。
花下韭,蓮下藕,正好吃。
蘿卜有三分辣 韭菜、蔥,八月老,九月嫩。
辣椒無補,兩頭受苦。
七月菱角八月藕。
吃山芋揀心,吃胡蘿卜揀頭。
姜是老的辣,醋是陳的酸。
生姜越硬越辣。
三斤子姜,不如一斤老姜。
青皮蘿卜紫皮蒜。
茄子越大越嫩。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立冬白菜賽 羊肉。
吃了狗腸,(熱得)不穿衣裳;吃了狗肝,(熱得)不穿衣衫。
寧吃盡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
咸魚就飯,鍋底刮爛。
不吃河豚,不知魚味。
吃了河豚,百樣無味。
生蔥,熟蒜,老魚,嫩姜。
生蔥,熟蒜,老魚,嫩豬。
霜蟹雪螺,什么味也比不過。
河蟹圓,海蟹尖。
生吃螃蟹活吃蝦。
夏魚吃鮮,臘魚吃腌。
春鰱夏鯉,秋鱖冬鳊。
青魚尾巴白魚頭。
鳙魚頭,青魚尾。
鯉魚不滿斤,好象白菜根。
大頭菜,小頭魚。
豬前(腿)狗后(腿)。
魚吃跳,豬吃叫。
肉的精華是湯汁,奶的精華是酥油。(藏族)
諸肉不如豬肉,百菜不如白菜。
斤雞,馬蹄鱉。
公雞的腿,鯉魚的腰。
好飯不怕晚。
小菜煮在鍋里,味道聞在外面。
灶前灶后千里路。
燒火瞅著鍋肚臍。
不咸不淡,十一斤半。(指一人每年的用鹽量)
一滾胡椒千滾姜。 醬里沒有錯放的鹽。
一香能解百百臭,一辣能解百瘟。
揭揭鍋,三把火。
三滾不如一捂。
火急烙不好餅。
氣上房,不用嘗。
煮餃子要水多,蒸包子要猛火。(維吾爾族)
頭鍋餃子二鍋面。
老姜蒸牛肉,子姜好炒鴨。
千滾豆腐萬燉魚。
千煮豆腐萬滾魚。
咸魚咸肉,見火就熟。
油多不壞菜。
蒸咸煮淡。
緊鍋粥,慢鍋肉。
大鍋飯,小鍋菜。
青油炒菜,各有所愛。
好廚師一勺湯。
廚師無巧,爛淡就好。
十個廚師九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