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理故事300篇(101~150)(8)
般特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他為人忠厚、善良,學習也夠苦,釋迦牟尼很喜歡他。但是般特生性有些愚鈍。于是佛祖讓五百羅漢輪流教他希望有一天他能成大器,可是他仍然沒有什么大的長進
。
誨人不倦的佛祖把他叫到面前,不厭其煩、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說:“滴水落石出可以成海。你不要瞧不起這首偈,不要認為它過于簡單,過于淺顯,稀疏平常。如果你能真正學會這首偈,并能將其融會貫通,運用自如,那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了!”
般特聽從了佛祖的教導,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般特都集中精力、精益求精地專學這首偈。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日復一日地推敲琢磨,終于徹底領悟到了其中的含義與奧秘。
般特的進步,佛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過了一段時間,佛祖派他去給附近的女尼講經說法。那些女尼早就聽說過這個愚笨的般特,都瞧不起他,認為他不能勝任能講經說法這個重要的工作
。雖然她們心里是這樣想,但表面上還是以應有的禮遇對待了。
般特坦白而謙虛地對女尼說:“我生來愚鈍,在佛祖身邊只學得一偈,現在給大家講講自己的體會,希望靜聽。”
接著便開始念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話音剛落,女尼們哄堂大笑:“這實在是太簡單了,真不值一提,我們都倒背如流了。”
般特不動聲色,從容不迫、認真地講下去,講得頭頭是道了,娓娓動聽。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啟蒙偈,竟讓他深入淺出地講出了無限深邃的佛理。
女尼們聽得如癡如醉,對般特頓時刮目相看,不禁心悅誠服地感嘆道:“一首啟蒙偈,居然可以理解、發揮到如此淋漓盡致的地步,實在是高人一籌啊!”
佛祖給眾弟子寫了一幅字:“學不在多,貴在力行。”
佛祖也給般特寫了一幅字:“一偈得道。”
般特雖然只懂一首啟蒙偈,但這一首偈里卻蘊藏著深邃的佛理。
【溫馨提示】知識的獲得很多時候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我們能否從容不迫有限的知識發現、總結出無限的哲理出來。
116、要聰明但不要追求精明
聰明與精明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一字之別,差之千里。聰明也有限度,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世界著名汽車制造商杜蘭特手下的總裁叫卡洛•道尼斯。他曾是杜蘭特手下的小職員,當他談起他之所以被提升為總裁時說:“當我剛到杜蘭特先生那兒工作時,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
有的人都回家了,但杜蘭特先生仍留在辦公室里,一直呆得很晚。我認為應當有人留下來,給杜蘭特先生提供一些工作上必要的協助,所以我也留下來了……他隨時都能發現我……后來他就
養成了召喚我的習慣。這就是整個事情的過程。”道尼斯所得到的報酬與他付出的時間精力肯定不相當,但是,這種吃虧卻使他獲得了總裁的位置。
美國船王羅伯特•達拉有一位得力助手是位女士,最早她只是一名速記員。談到她之所以能得到這個公司里所有女士都眼紅的秘書位置時,羅伯特•達拉說“我在最初雇用她時,她的工作只是
聽取我的口述,記錄內容,替我拆閱、分類及回復我的私人信件。她的薪水同公司其他普通的職員沒什么兩樣。但是,同其他普通職員所不同的是,用完晚餐后,她還常常回到辦公室來,并
且積極地做那些本來不是她分內的、也沒有報酬的工作。并把她替我寫好的回信和其它一些文件送到我的辦公室來。她的能力增長很快,有時候替我寫的信就同我寫的一樣。當我的秘書因故
辭職時,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因為她早已做著這樣的工作,并且早已有了這樣的能力。我多次提高她的薪水,直到她的薪水是普通職員的四倍。但是,這是沒辦法的事,她已經使她自己
變得對我極有價值,是我的事業不能離開的幫手。”
【溫馨提示】當你選擇了一項事業并準備為之奮斗時,你一定要記住:要聰明,而不要追求精明。聰明的人一般不計較眼下的區區得失,而是把眼光放長遠,時刻有一個總體的事業目標,所
有的努力都是為這個目標而服務的。雖然他們的好多行為讓別人看起來都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很吃虧。但是他們心里清楚,自己的努力肯定在將來會得到巨大的利益回報。
精明的人則總是很過敏地盯住眼前的利益,他們處人處事的標準是:人不利己,堅決不交;事不利己,堅決不為。這種人做事的風格給人的印象,好像他們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怕別人拿走
了他們的錢。這種人只有在不讓自己吃虧的問題上,才能表現出才能和魄力。
成功的人都是很聰明的人,最明白吃小虧占大便宜的道理;而精明的人最不服人,其事業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失敗。
成功的人總是不惜血本來招攬人才,然后通過人才使他們成功;而失敗的人總是因為不想吃虧,只想占便宜而失去人心,然后由人才匱乏和事業無助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