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技校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方案
為了搞活學校內部管理機制,進一步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根據省、市關于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意見的有關文件精神,在總結原學校試行結構工資制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現在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規范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切實維護廣大教職工利益,著力構建符合教育教學和教師成長規律、導向明確、標準科學、體系完善的教職工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充分發揮獎勵性績效工資的杠桿作用,激勵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扎實工作、開拓進取、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促進學校教育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分配原則
(一)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績效工資以工作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分配的主要依據。
(二)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分配的全過程公開,切實做到公正、公平,接受教師的監督。
(三)堅持“以德為先、注重實效” 的原則,完善績效考核內容,把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師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實際表現和貢獻。
(四)堅持“激勵先進、促進發展”的原則,鼓勵教師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
(五)堅持“科學性、民主性、可操作性”的原則。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堅持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三、實施范圍
學校全體在編教職工。
四、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發放內容及方法
(一)常規工作津貼
課堂上課教師12節/周為基本工作量。車間指導教師16節/周為基本工作量。
長期請假或不滿常規工作量的,在獎勵性績效工資或基礎性工資中扣除,同時降檔直至不享受考核獎。
(二)獎勵性績效工資由超工作量津貼、非常規工作時間加班津貼、崗位津貼、考核獎金等構成。
1.超工作量津貼
①超課時津貼
只有超出學校核定工作量的那部分實際授課課時才享受超課時津貼,津貼標準每節N元。超課時由學部統計,教務處審核,學校統一計算發放津貼。
②特殊工作津貼
主要指完成學校臨時安排等特殊性工作的津貼。
2.非常規工作時間加班津貼
①值周值日津貼
值周值日津貼按實際到崗天數計算津貼。補貼標準為每天N元。值周值日時由學部統計,政教處審核,學校統一計算發放津貼。
②節假日加班的津貼
因工作需要節假日加班由主管校長負責布置和考核,報校辦公室備案,期末學校按實際加班天數計算補貼。
③節假日補課及其他節假日上課課時補貼
根據計劃由主管部門審核,報校長辦公會議通過后按實計算。
3.崗位津貼
①非教學人員崗位津貼
不上課的人員享受非教學人員的崗位津貼。根據崗位的性質和工作量的大小設置一定的崗位系數。非教學人員的崗位津貼=教學人員總收入(不包括班主任補貼與節假日上課補貼)的平均數×相應的系數。
非教學人員崗位系數的確定方法:第一步,民主評議(非教學人員互評,校務擴大會評定或教工代表會評定)。第二步,學校根據定編定崗的情況和民主評議的情況進行確定。
②班主任崗位津貼
班主任津貼按《班主任考核細則》進行考核后,分為一、二、三等三個檔次發放。補貼標準由學校另行決定。校內班主任由政教處和學部進行考核,在校外帶實習的班主任由實習處進行考核。
③兼職人員崗位津貼
兼職人員,如兼任處室成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車間主任、科長等職務,視所兼崗位的工作量大小和工作效績另行給予相應的崗位津貼。具體考核方法和津貼標準由學校另行確定。
④行政領導崗位津貼
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領導享受領導崗位津貼。根據永教[2001]87號等文件的精神,在上足規定課時和完成規定職責的前提下,根據崗位級別的高低分別掛靠前N名教師課時和班主任津貼的平均數。不足課時的在津貼中扣除,超課時的享受超課時津貼。(這里的“不足”或“超課時”均指實際上課的課時)。具體參見下表。
崗位級別 規定課時 掛靠前N名平均數
正校級 2 10
副校級 4 10
中層正職 6 20
中層副職 8 20
對于特殊人員,由校長辦公會議參照以上精神另行商定。
4.其他獎勵
(1)特殊貢獻獎
①技能比武獎(根據比賽成績按照學校有關規定發放)。
②農村勞動力轉移、企業職工等培訓獎。
③高考輔導優秀獎。
(2)考勤獎
考勤獎金的計算按《永康市職技校教師考勤制度》的第五部分執行,月考勤獎數額由學校另行決定。
(3)綜合獎
根據教育教學等工作表現及實績計算出教育教學考核分,按考核總分高低分三檔發放綜合獎金。綜合獎金的數額由學校另行決定。
①各類人員相關考核的具體細則由有關處室另行制定。
②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實行崗位責任制的前提下進行,各種津貼的發放均建立在平時嚴格考核、公示公開的基礎上。
③所有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學期結束時發放。
市職業技術學校
2012年11月8日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規范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切實維護廣大教職工利益,著力構建符合教育教學和教師成長規律、導向明確、標準科學、體系完善的教職工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充分發揮獎勵性績效工資的杠桿作用,激勵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扎實工作、開拓進取、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促進學校教育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分配原則
(一)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績效工資以工作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分配的主要依據。
(二)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分配的全過程公開,切實做到公正、公平,接受教師的監督。
(三)堅持“以德為先、注重實效” 的原則,完善績效考核內容,把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師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實際表現和貢獻。
(四)堅持“激勵先進、促進發展”的原則,鼓勵教師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
(五)堅持“科學性、民主性、可操作性”的原則。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堅持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三、實施范圍
學校全體在編教職工。
四、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發放內容及方法
(一)常規工作津貼
課堂上課教師12節/周為基本工作量。車間指導教師16節/周為基本工作量。
長期請假或不滿常規工作量的,在獎勵性績效工資或基礎性工資中扣除,同時降檔直至不享受考核獎。
(二)獎勵性績效工資由超工作量津貼、非常規工作時間加班津貼、崗位津貼、考核獎金等構成。
1.超工作量津貼
①超課時津貼
只有超出學校核定工作量的那部分實際授課課時才享受超課時津貼,津貼標準每節N元。超課時由學部統計,教務處審核,學校統一計算發放津貼。
②特殊工作津貼
主要指完成學校臨時安排等特殊性工作的津貼。
2.非常規工作時間加班津貼
①值周值日津貼
值周值日津貼按實際到崗天數計算津貼。補貼標準為每天N元。值周值日時由學部統計,政教處審核,學校統一計算發放津貼。
②節假日加班的津貼
因工作需要節假日加班由主管校長負責布置和考核,報校辦公室備案,期末學校按實際加班天數計算補貼。
③節假日補課及其他節假日上課課時補貼
根據計劃由主管部門審核,報校長辦公會議通過后按實計算。
3.崗位津貼
①非教學人員崗位津貼
不上課的人員享受非教學人員的崗位津貼。根據崗位的性質和工作量的大小設置一定的崗位系數。非教學人員的崗位津貼=教學人員總收入(不包括班主任補貼與節假日上課補貼)的平均數×相應的系數。
非教學人員崗位系數的確定方法:第一步,民主評議(非教學人員互評,校務擴大會評定或教工代表會評定)。第二步,學校根據定編定崗的情況和民主評議的情況進行確定。
②班主任崗位津貼
班主任津貼按《班主任考核細則》進行考核后,分為一、二、三等三個檔次發放。補貼標準由學校另行決定。校內班主任由政教處和學部進行考核,在校外帶實習的班主任由實習處進行考核。
③兼職人員崗位津貼
兼職人員,如兼任處室成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車間主任、科長等職務,視所兼崗位的工作量大小和工作效績另行給予相應的崗位津貼。具體考核方法和津貼標準由學校另行確定。
④行政領導崗位津貼
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領導享受領導崗位津貼。根據永教[2001]87號等文件的精神,在上足規定課時和完成規定職責的前提下,根據崗位級別的高低分別掛靠前N名教師課時和班主任津貼的平均數。不足課時的在津貼中扣除,超課時的享受超課時津貼。(這里的“不足”或“超課時”均指實際上課的課時)。具體參見下表。
崗位級別 規定課時 掛靠前N名平均數
正校級 2 10
副校級 4 10
中層正職 6 20
中層副職 8 20
對于特殊人員,由校長辦公會議參照以上精神另行商定。
4.其他獎勵
(1)特殊貢獻獎
①技能比武獎(根據比賽成績按照學校有關規定發放)。
②農村勞動力轉移、企業職工等培訓獎。
③高考輔導優秀獎。
(2)考勤獎
考勤獎金的計算按《永康市職技校教師考勤制度》的第五部分執行,月考勤獎數額由學校另行決定。
(3)綜合獎
根據教育教學等工作表現及實績計算出教育教學考核分,按考核總分高低分三檔發放綜合獎金。綜合獎金的數額由學校另行決定。
①各類人員相關考核的具體細則由有關處室另行制定。
②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實行崗位責任制的前提下進行,各種津貼的發放均建立在平時嚴格考核、公示公開的基礎上。
③所有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學期結束時發放。
市職業技術學校
201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