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位巾幗英雄(4)
提起歷史上的巾幗英雄,人人都會想到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而中國歷史上,正式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實際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 字貞素,土家族(也有說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縣)人。自幼從父習(xí)文練武,善騎射,通詩文,有智謀。丈夫死后,繼任其職,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陽抗擊后金,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清軍入關(guān)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貞侯。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明思宗見過女將軍后,感慨萬千,曾寫下了四首詩,夸贊她的功跡,并御筆親謄,賜給了秦良玉:“學(xué)就四川作陣圖,鴛鴦袖里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蜀錦征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上萬里行。”“ 露宿風(fēng)餐誓不辭,忍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憑將箕帚掃匈奴,一片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皇帝親題的四首贊美詩,給予了秦良玉極高的評價。
10、馮婉貞
馮婉貞(清咸豐年間人),北京謝莊人,祖籍山東,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軍占領(lǐng)北京以后,四處擄掠,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lǐng)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1860年(清咸豐十年),英法侵略軍占領(lǐng)了北京以后,到處殺人放火,搶奪財物。這種暴行很快擴大到郊區(qū)。離圓明園5公里光景,有一個小村子,叫謝莊。莊上有個精通武藝的馮三保,他18歲的女兒婉貞,從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學(xué)得一身好武藝,騎馬射箭,舞刀弄槍,樣樣精通。馮婉貞向父親提出:敵人有洋槍洋炮,咱們應(yīng)當(dāng)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長矛的優(yōu)勢,沖到敵人跟前去拼殺,讓洋人的槍炮發(fā)揮不了作用。馮婉貞率領(lǐng)青年們在距離村子兩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樹林里隱蔽起來。下午四點鐘,剛在謝莊吃過虧的侵略軍果然抬著大炮來了,這次他們來了約600人。當(dāng)敵人來到樹林旁邊的時候,馮婉貞拔出大刀,奮勇當(dāng)先,率領(lǐng)青年們向侵略軍沖去。侵略軍遭到這突然的襲擊,非常驚慌,隊伍立即大亂。他們想放槍,可是距離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強用槍上的刺刀與青年們進行搏斗。馮婉貞帶領(lǐng)大家,揮舞著大刀、長矛勇猛砍殺,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紛紛敗退。狡猾的敵人急于想擺脫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槍射擊。馮婉貞看出了敵人的詭計,率領(lǐng)謝莊的青年步步進逼,迫使侵略軍始終不能用洋槍來射擊。這一仗,一直打到黃昏,英勇的謝莊青年打死侵略軍100多人。剩下的敵人,不得不丟下長槍大炮,倉皇逃跑了。侵略軍受到這次打擊后,再也不敢來侵擾謝莊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國女性的吃苦耐勞是世界聞名的,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跡卻很少為世人所知。在國難當(dāng)頭時,她們巾幗不讓須眉,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在刀光劍影的疆場,勇氣可欽可敬,事跡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幗英雄秋瑾詩中所說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