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十二篇!早看早受益(4)
不知道別人怎么看,我個人認為:教育是從零歲開始的。零至三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俗話說:“三歲看老”。這句話告誡我們,三歲前的教育,是奠定人一生世界觀的最重要時期。
三字經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剛剛出生的時候,都是能夠成為好人的。誰能說,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是不善良的呢?
而隨著其生命歷程的發展,小孩子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接觸了不同的環境,逐漸變成了不同的人。而零至三歲,一個人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思維方式,形成的行為習慣。是他以后接受別的思想,形成更多行為習慣的基礎。
所謂“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小孩子生下來,具備了一個人的大腦,這是他能夠學會人的思維的內因,然而,如果沒有教育,小孩子是不可能自己產生思想的。美國有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從孤兒院里領了四十個剛出生的嬰兒,派人喂養他們,但嚴禁任何人同他們說話,在他們面前也不準說話。他想知道人的意識到底能不能自己產生。如此一年,這一殘酷的試驗遭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抨擊,試驗被迫停止了。這些可憐的孩子被人分頭領養了,后來的追蹤調查顯示,這些孩子大都不能具有正常人的思維了,他們已不能成為正常的人了。
在此,我們不討論這一試驗的人道主義問題。我要說明的是,從零歲開始教育的重要性。
三歲的小孩子對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那判斷的能力,有他自己的體驗,但最重要的是父母灌輸給他的觀念。記不清是那位先哲說過:“給我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我可以把他教育成任何一種人”。這話說得絕對化了,但決非沒有道理。以我從教多年的經驗來看,父母的素質,幾乎可以說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觀察了許許多多的學生及家長,一般來說,父母素質高(包括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學生素質也高;父母素質低,學生素質也低。這雖然不是絕對的,卻是多數情況。
小孩子三歲前形成的世界觀,是他以后接受新的世界觀的內因。
曾見到,兩個兩三歲的小孩子打架,有一個吃了點小虧,其母見了,大聲呵斥:“你真無能,去打回來”。我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悲哀,為了這個小孩子。這種教育繼續下去,這個小孩子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嗎?他能學會和別人相處嗎?他長大了,會走上一條什么樣的道路呢?
我認識一個學生,是個極聰明的孩子,可是他的父母,卻是很沒有道德的人,從小就教育他,一點虧都不能吃,如果與人打架,吃了虧,他的父親會幫他打回來。
從初一開始,他就是教導處的常客,后來成為學生中“老大”,而且足智多謀。成為除了警察,任誰不怕的角色,多次出入派出所,僅僅因為年齡小,還沒有進監獄。他初三剛畢業,已經沒有學校敢收留他了。我很為他擔憂,因為,他隨時都能進去。
為人父母者,想一想吧!你愛你的孩子嗎?如果你真的愛,那就首先教會他做人吧!不要以為“樹大自然直”,如果在三歲之前,他撒潑耍賴,而你又放任他的話。有一天,他會無法無天的。而那時,你會發現,你已經無法改變他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個“計”,是要從零歲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