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含哲理的敘述
一個瞎子走在路上。另外一個人過來把他引上正路。可是瞎子卻不知道他的指路人是誰。
一個人正在酣睡。忽然一條毒蛇昂著頭向他爬了過來。另一個人趕過來一刀把毒蛇殺死?墒呛ㄋ邊s依然在夢中。
當半夜時分,躺在清真寺里生病的旅行者發出沉重呻吟的時候,有一個人一直服侍他天明。清晨,旅行者死了?墒撬降讻]認清這位幫助他人是誰。
他走在路上,把水果送給孩子們。在沙漠中把水送給了一位渴得要死的人。把自己的干糧平分給饑餓者。可是,誰也不與他相識。
他把荊棘和碎石從大路上除掉?墒窃绯咳藗冊谶@條大路上行去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是他干的。誰也不認識他。
真的,我們真的不認得那些為我們服務的人們。可是,我們對于那些達官貴人們卻認識得這么清楚!
烏爾法特:《為人效勞的人》
這是阿富漢作家烏爾法特的一篇散文。這里所敘述的一些事情,不一定是實有其事的,但類似的事在我們生活里卻是可能有的。不是嗎?人們往往對那些達官貴人的名望、地位,不勝仰慕,對他們的言談、行事,不勝關注;可是對那些默默無聞地為自己做了好事的人,對不起,不知道。這種現象在我們社會中不是也有的嗎?作品通過所敘述的現象,贊揚了那些默默地為人效勞的人,諷刺了那些心眼里只有達官貴人的人。
但這不是議論文,因為它使用的不是議論筆法。作者僅僅是將他所要說明的問題,要啟發讀者深思的道理,寄寓在他所敘述的現象中。我們所熟悉的魯迅《野草》中的《立論》、《聰明人、傻子和奴才》,也是同一類型的作品。它的魅力就在于能在一段簡短的敘述中蘊含著意味深長的哲理,幫助人們認識到某些現象的本質,或感悟到某些生活的真理。它和一般歷史或政治文中的邊敘邊議的方式不同,那是就某一件事一邊敘述,一邊分析、議論;它也不同于一般小說或報告文學常用的在敘事過程中夾入一兩句畫龍點睛式的議論。這是蘊含著哲理的敘述,即是將某一深邃的思想溶化在敘事過程中,讓讀者看了,自己去意會;它好像是把糖溶化在水中,你看不見,但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