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預測:反常識才是新的常識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淀粉是糧食最主要的成分,通常由農作物通過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產,這是科學常識。而2021年9月,中國科學家宣布首次實現了以二氧化碳為原料,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相關成果9月24日由國際期刊《科學》在線發布。
材料二:2021年4月春霖學校校長郭某在某雜志上發表論文《熟雞蛋變成生雞蛋——孵化雛雞的實驗報告》稱,通過“特異學生”的“意念和能量傳播”,能使熟雞蛋返生,然后正常孵出小雞,這一違反常識的論文一經刊出,立刻引起輿論嘩然。
常識的重要不言而喻,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有時卻常有反常識的現象出現。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常識的看法。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
本題屬于任務驅動型作文,任務非常明確,要求考生“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常識的看法”。作文材料有兩則,均為反常識現象,所以考生寫作的重點應是對待“常識”的“反常識思維”。
所謂“常識”,一般被理解為普通知識,即社會對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識。但很多時候,顯而易見的論斷和方案,會被現實證明是錯誤的,而且很多今天在我們看來是“常識”時,最初都是“反常識”,比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所以作文內容要在不否定“常識”意義的基礎上,提倡“反常識”意識,鼓勵讀者追求真理。
【立意】
1.盡信“常識”不如無“常識”;
2.“反常識”應是“新常態”;
3.讓“常識”離開“迷信”的安樂窩。
【佳作賞析】:反常識才是新的常識
在日常生活中,常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們生活在常識中,卻常有反常識的現象出現,所以我們越來越覺得,在今天,反常識才是新的常識。
很多時候,顯而易見的論斷和方案,會被現實證明是錯誤的。所謂“常識”,一般被理解為普通知識,也就是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當然也指從事各項工作以及進行學術研究所需具備的相關領域內的基礎知識。事實上,很多今天在我們看來是“常識”時,最初都是“反常識”。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常常在歷史中上演,甚至還上演了許多悲劇,比如哥白尼的學生布魯諾,因為發展了“日心說”,提出“宇宙無限說”等,被教會處以火刑,燒死在羅馬的百花廣場。
1998年,有“小世界網絡之父”之稱的鄧肯瓦茨和他的老師史蒂夫斯托加茨提出了“小世界網絡”理論。鄧肯瓦茨指出,常識的矛盾在于,它既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也會削弱我們的理解能力。特別是對于充滿著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社會經濟系統而言,往往并不“易見”其真實面貌。當我們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慎重地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時,也往往與真實情況相去甚遠,甚至完全相反。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利用好對于已發生之事的認識和經驗,為現在的認知和決策提供依據呢?鄧肯瓦茨的答案就是“反常識思維”。
當然,反常識不是事事反常識,而是在尊重事實,追求真理的基礎上打破慣性思維,突破認知邊界,從而認清真相或尋求突破。
自古懷疑是成功的一個關鍵部分。因為沒有懷疑,盡信“常識”則會壓縮自己的思想認識,使人固步自封,只能追溯前人的輝煌,而無法種植后人的綠蔭。福爾摩斯曾說:“把一切可能的都去掉,剩下的最后認為不可能的往往就是事情的真相。”華夏先輩也說:“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這些,如果你不大膽去想,去質疑,怎么能夠打破先人的桎悎呢?
所以我說“反常識才是新的常識”,只有懷疑,實踐,創新才能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一味的相信“常識”,只會讓我們原地踏步,所以請大家拿著“大刀”砍向荊棘,讓“常識”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