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模擬題導寫:少年何以強
一、試題回放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早已成為競技體育強國。與之不相稱的是:中小學體育課,經常被占用;強度稍高的運動項目,被移出了校運會;中國青少年的體質連續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項指標下滑……
這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電視臺為此舉辦“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主題論壇,請嘉賓們各抒己見。應邀嘉賓有:朱女士(女排隊員),林先生(體育專欄記者),方女士(學生家長),王老師(高中班主任),康同學(高三學生)。觀眾席上有學生、家長和其他感興趣的市民。
請你以其中一位嘉賓的身份,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切合身份,貼合情境;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教師下水作文三篇
解說:
說來也巧,以下三篇下水作文,從三個角度寫作,并非有意義為之,而是對“少年何以強”的“何以”這一概念理解不同,從而選擇寫作角度定位有別。“何以”有三種意思:一是“用什么”“怎么”;二是“為什么”;三是表示反問語氣,“怎么不”“沒有”等。
以下三篇下水作文,你更喜歡哪一篇?
在已有世界冠軍之后
——在“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論壇上的發言
深圳市教育科學院 葛富安
各位嘉賓,觀眾朋友:
大家好!
我是體育專欄林記者。今天論壇以“競技強國:少年何以強?”為主題,我平時關注較多前半句;從今以后,我會多關注后半句:“少年何以強?”
“少年何以強?”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篇演講《未有天才之前》。這是九十六年前先生針對中國人的諾貝爾獎焦慮來講的。這個焦慮,因莫言先生的獲獎而消除。其實,中國還曾有過奧運金牌焦慮,這種焦慮被幾代中國體育健兒的拼搏奮斗而消除。在此,我們要向小朱這樣的中國體育健兒致敬。
魯迅先生說,在未有天才之前,我們要做土壤。這已被證明是真知灼見。那么,在有了世界冠軍之后,我們的校園體育應該如何發展?我們的少年何以強?我覺得,我們仍然要做土壤。
這里說的“我們”,臺上的主要是我、小朱和家長方女士,再加上臺下的熱心市民。因為,康同學和王老師是這個論壇論題的中心。我們做土壤,就是為他們做土壤。
做土壤,首先是做一方干凈的土壤。體育課被占用,高強度運動項目被移等等事實的背后,很多都有校園安全的影子。主要原因是社會干涉過度。與校園體育有關的安全事故處理,應該責任明晰,不能全由學校擔責,那樣的話,學校自然是有難以承受之重。其實,我們可進行社會責任承擔制度,比如校園體育事故法規和保險制度等等。對此,我們媒體者有責任。今后,我會把目光更多投向校園,我們的專欄,會多一些同學們的身影。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校園體育有好的發展土壤,讓校園體育回復本該有的樣子。
做土壤,還要讓自己成為土壤中的一粒。比如,小朱,你可以組團去校園,和同學們體育互動,那樣,你們既可以在校園圈粉,又能激發校園體育熱情,讓競技精神在校園里流淌,讓校園體育產生新動能。再有,方女士,作為家長,你可以做好社區體育和校園體育的融合,比如,教給同學們大媽街舞。臺下的熱心市民,你可能是乒乓高手,是高爾夫健將,或者是國際象棋高段選手,你可以放下身段,走進校園,成為校園體育課堂的一分子,那樣,自己的體育專長自然會在校園里生長,這便是做土壤的幸福。
是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好花從泥土里長出來,這便是泥土的報酬。”做土壤,讓校園體育的土壤健康;做土壤,成為其中一分子,校園體育才能獲得健康發展的外環境。有了土壤環境,我們期待的少年身體康健,精神俊郎,才更會成為可能。少年強,則中國強,才可能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