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國》第一季第三集 新疆解說詞(6)
這是一趟極致之旅,從炎熱的極點前往寒冷高地,飛機從中國海拔最低的吐魯番盆地,一路爬升,來到帕米爾高原,在天山南脈,我們將穿過地球上最高的石拱門,新疆之行的終點設在喀什,這是一個與四個國家接壤,外國鄰居最多的地區。大多數人是從《西游記》中第一次聽到火焰山的名字,火焰山的熱,自古有名,地表溫度最高超過70攝氏度,從高大的溫度計上,人們能實時地看到火焰山的氣溫。地勢是造成火焰山酷熱的主要原因。這里位于吐魯番盆地的低點,它與周圍山地之間的高度落差有5000多米。熱空氣在盆地中不易發散,火焰山因此成為同緯度中最熱的地方。火焰山寸草不生,但它附近的山谷,卻是葡萄成蔭。據說,吐魯番出產中國最甜的葡萄,葡萄豐收后,被送往蔭房晾曬,蔭房的墻壁留有許多花孔,既能通風,又能避免陽光直射在葡萄上。短短40天,干燥的熱風就能把鮮葡萄烘干。葡萄生長需要大量的水,2000年前,人們創造了一種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為了減少蒸發,人們將雪山融水引入地下溝渠,送往農田和村莊。據說,將坎兒井所有的水渠連起來超過5000公里。借助坎兒井,人們在干旱地帶,創造出了農業奇跡。從吐魯番盆地啟程,飛行1300公里,我們來到中國的最西端--帕米爾高原。零下50攝氏度的極端氣溫,將大約24000億噸水,以冰川的形式,凍結在群山之巔。慕士塔格峰被稱作“冰山之父”,它擁有相當于280個天池水量的超級冰蓋。登山者眼中,慕士塔格峰長得像一個大饅頭。在7000米級別的高山中,它相對容易攀登。人們登頂后,可以直接滑雪下山,慶祝他們的成功。這座石拱門,聳立在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上,親眼見過石拱門的人,更愿意稱呼它為天門,干燥的空氣,在狹窄的山脊間快速流動,侵蝕著巖壁,逐漸鑿出了這個風的通道。1947年,一位英國探險家發現了石拱門,他曾三次試圖登上拱頂,都以失敗告終。2000年,一支美國科考隊伍,借助現代攀巖技術,終于登上拱頂,并測量了石拱門的高度。457米的高度,讓它當之無愧,成為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門。離開高山,進入人煙稠密的綠洲地帶,喀什已經靜候我們多時,南北絲綢之路在喀什交會,往來西域的人們在這里落腳,古老的商業傳統,今天還能在巴扎里找到,喀什的巴扎種類繁多,周日是牛羊巴扎的開放日,傳統的買賣已經延續了數千年,一樁樁生意,成就了這座喀什城。喀什沒有中軸線,艾提尕爾清真寺就是中心,曾經整個城市都圍繞著它生長。平時,這里有兩三千人做禮拜,到了古爾邦節或開齋節,數萬人將會聚集在清真寺。多元文化,成就了喀什老城獨特的建筑風格,老建筑見縫插針,以各種方式鑲嵌在一起,街巷縱橫交錯,猶如迷宮。東部延綿的臨海地帶,讓中國與世界相連。西部深入腹地的內陸,讓中國靠近更多的鄰居。曾經,一條向西延展的古絲綢之路,承載了人們對于遠方的所有激情和想象。今天,新疆成為新絲路的核心地帶,這條道路將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重新連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