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個發人深省的教育故事(6)
李老師在批改一個女孩的作文時,發現是抄襲的。當時,他很想在的作文本上寫上大大的“抄襲”二字。可靜下來想想,這樣做,她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嗎?考慮再三,李老師把她叫到辦公室,微笑著對她說:“你的作文有進步,相信你一定花了不少時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老師想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你,請你把作文好好改一改,然后在班上朗讀,好嗎?”小姑娘沒說話,低著頭走了。第二天,她拿著改好的作文來了,李老師發現她重寫了作文,雖沒抄襲的精彩,卻是她自己寫的,老師還是表揚了她。在班上朗讀時,她念得十分自信,并贏得了掌聲。從那以后,女孩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十三個發人深省的教育故事二十二、編程高手
北大附中老師張思明曾遇到這樣的一件事:班上有一個學生非常喜歡擺弄計算機,可以說達到了癡迷的境界和較高的編程水平,但由此耽誤了不少功課。特別是他不愛學習化學公式,認為那是靠記憶的東西,有了計算機,學著些東西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結果他的化學考試很不理想。
張老師便去找他談心,給他出了一道“計算機”難題:計算機能不能對輸入的某個公式自動配平呢?這位同學一聽立刻來了精神,回家以后就開始了研究。可他為了編寫程序,就必須先把化學公式的配平原理搞清楚,不久,他在理解化學公式配平方法的基礎上編好了程序。
張老師抓住他想證實自己編程實力的迫切心情,又接連提出了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是不是書上任何一個化學公式用你的編程都能配平呢?你的編程除了適用簡單的公式外,是不是還適用于比較復雜的公式?這兩個問題不但促進該生對化學公式的復習和記憶,而且使對化學公式的學習更加深入。
面對學生的進步,張老師充分肯定了他的編程實力,鼓勵他學好各門功課,為自己考入大學計算機系創造前提條件。從此,該生的學習更加自覺和主動。因為通過張老師的引導,他知道了兩件事:一是自己能學好,二是自己必須學好。
二十三個發人深省的教育故事二十三、欺騙
有一次,學校開家長會,姥姥代替了在外工作的父母去了學校。小順一下午都惶惶不安,想:老師一定會對姥姥講自己的成績如何如何的一塌糊涂。
終于等到姥姥回來,小順低著頭只等姥姥數落。可是姥姥容光滿面,看起來十分高興的樣子,他一臉的詫異。想不到老師竟對姥姥說他表現得很出色。
后來,小順上了大學,暑假里他第一個去拜訪了小學老師。談起這件事時,只聽這位老師懺悔地對他說:“那天,我說了你很多不好的話,可第二天,你的反應讓我吃驚。從那以后,你的成績直線上升,我一直都在納悶兒……這時,小順才明白是姥姥善意的欺騙挽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