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自謙而不自卑,自強而不自傲
人際交往中,“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謙虛待人,愿意和他親近交往的人自然就多;如果驕傲自大,盛氣凌人,原來和他親近的人也會離他而去了。謙虛是人品、學識修養高的表現,驕狂傲慢的人往往是淺薄無知的人。這種人擺出一副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俗態,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和信任。
《莊子》中有多則斥驕的故事。其中有一則說:宋國有一個叫曹商的,替宋王出使秦國。去的時候他得到幾輛車馬,回來后宋王很高興,又賞給他一百輛車馬。曹商洋洋自得,對莊子說:“在陋巷過苦日子,我沒有這種本事;游說大國的君主,使其悔悟,因而得到百輛車馬,這是我的長處。”莊子對他說: “秦王有病召醫, 破痛潰痤者得車一乘,舔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你難道為他治痔了嗎?為何得了這么多車?”
《莊子》對這種得志小人的驕狂之態刻畫得活靈活現,而其入木三分的辛辣諷刺更是發人深省。這種人的人品已虧,又如何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呢!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在講述人生時用了盲人走路的比喻,他說:“盲人的眼睛雖然看不見,卻很少受傷;反倒是眼睛好的人,動不動就跌跤或撞倒東西。這都是眼睛好的人自恃眼睛看得見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卻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著前進,腳步穩重,精神貫注。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傷,或挫敗,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頗值得引為借鑒。”
《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在元妃省親時,排出的場面是極度鋪張的。大觀園的奢靡繁華達到極致,權勢赫然沖天,可是正應了元妃的話,有權有勢不可使盡,金山銀山也有揮霍盡凈的一天。榮國府最終因不懂謙和韜晦,驕縱太過,結果被人參本,舉府查抄,家道一落千丈。歷史上有過多少這樣的覆轍啊!謙虛者多益,驕矜者易損,這確實是古往今來人類的經驗之談。一個人即使在事業上做出了成績,在仕途上春風得意,也不能忽視謙虛待人,特別要注意尊重別人。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都要求維護人格的尊嚴,不受侮辱, 不被歧視。因此,在和別人交往時,要尊重他的人格,做到平等待人,禮貌待人。不能以勢利之眼,諂上而慢下,媚富而傲貧。另外,還要有自知之明,須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個人的知識、能力總是有限的,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地位的不要以地位驕人,有才學的不要以才學驕人,有財富的不要以財富驕人。如果有這樣的胸襟,自然能以謙和平等的態度待人,不致給人以驕狂傲慢的俗態。清人申涵光說: “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一個人有地位、有才學而能謙虛待人,就越能使別人信服。因為謙虛是美德,有巨大的吸引人、感召人的力量。懂得謙虛就是懂得人生無止境,事業無止境,知識無止境。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有謙乃有容,有容方成其廣。人生像一局勝負無常的棋局,我們無法奢望自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況且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于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
只有建立在謙虛謹慎、永不自滿的基礎之上的人生追求才是有所作為, 有所成就的。
謙虛待人,愿意和他親近交往的人自然就多;如果驕傲自大,盛氣凌人,原來和他親近的人也會離他而去了。謙虛是人品、學識修養高的表現,驕狂傲慢的人往往是淺薄無知的人。這種人擺出一副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俗態,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和信任。
《莊子》中有多則斥驕的故事。其中有一則說:宋國有一個叫曹商的,替宋王出使秦國。去的時候他得到幾輛車馬,回來后宋王很高興,又賞給他一百輛車馬。曹商洋洋自得,對莊子說:“在陋巷過苦日子,我沒有這種本事;游說大國的君主,使其悔悟,因而得到百輛車馬,這是我的長處。”莊子對他說: “秦王有病召醫, 破痛潰痤者得車一乘,舔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你難道為他治痔了嗎?為何得了這么多車?”
《莊子》對這種得志小人的驕狂之態刻畫得活靈活現,而其入木三分的辛辣諷刺更是發人深省。這種人的人品已虧,又如何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呢!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在講述人生時用了盲人走路的比喻,他說:“盲人的眼睛雖然看不見,卻很少受傷;反倒是眼睛好的人,動不動就跌跤或撞倒東西。這都是眼睛好的人自恃眼睛看得見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卻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著前進,腳步穩重,精神貫注。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傷,或挫敗,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頗值得引為借鑒。”
《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在元妃省親時,排出的場面是極度鋪張的。大觀園的奢靡繁華達到極致,權勢赫然沖天,可是正應了元妃的話,有權有勢不可使盡,金山銀山也有揮霍盡凈的一天。榮國府最終因不懂謙和韜晦,驕縱太過,結果被人參本,舉府查抄,家道一落千丈。歷史上有過多少這樣的覆轍啊!謙虛者多益,驕矜者易損,這確實是古往今來人類的經驗之談。一個人即使在事業上做出了成績,在仕途上春風得意,也不能忽視謙虛待人,特別要注意尊重別人。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都要求維護人格的尊嚴,不受侮辱, 不被歧視。因此,在和別人交往時,要尊重他的人格,做到平等待人,禮貌待人。不能以勢利之眼,諂上而慢下,媚富而傲貧。另外,還要有自知之明,須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個人的知識、能力總是有限的,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地位的不要以地位驕人,有才學的不要以才學驕人,有財富的不要以財富驕人。如果有這樣的胸襟,自然能以謙和平等的態度待人,不致給人以驕狂傲慢的俗態。清人申涵光說: “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一個人有地位、有才學而能謙虛待人,就越能使別人信服。因為謙虛是美德,有巨大的吸引人、感召人的力量。懂得謙虛就是懂得人生無止境,事業無止境,知識無止境。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有謙乃有容,有容方成其廣。人生像一局勝負無常的棋局,我們無法奢望自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況且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于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
只有建立在謙虛謹慎、永不自滿的基礎之上的人生追求才是有所作為, 有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