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的江山--白送的故事
鄧艾滅了蜀漢以后,后主劉禪還留在成都。到了鐘會、姜維發動兵變,司馬昭覺得讓后主留在成都總不大妥當,就派他的心腹賈充把劉禪接到洛陽。劉禪本來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全靠諸葛亮掌管著軍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張。諸葛亮死后,雖然還有蔣琬、費祎、姜維一些文武大臣輔佐他,但是他畢竟不像諸葛亮在世時候那么謹慎了。到蔣琬、費祎死去后,宦官黃皓得了勢,蜀漢的政治就越來越糟了。
到了蜀漢滅亡,姜維被殺,大臣們死的死了,走的走了。隨同他一齊到洛陽去的只有地位比較低的官員郃(音xi)正和劉通兩個人。劉禪不懂事,不明白怎樣跟人打交道,一舉一動全靠郃正指點。平時、劉禪根本沒把郃正放在眼里,到這時候,他才覺得郃正是個忠心耿耿的人。劉禪到了洛陽,司馬昭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原先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馬昭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但是在劉禪看來,卻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先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悲哀得差點兒掉下眼淚。只有劉禪咧開嘴看得挺有勁,就像在他自己的宮里一樣。
司馬昭觀察了他的神情,宴會后,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此刻,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呢!”
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說:“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郤正在身旁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回到劉禪的府里,郤正說:“您不該這樣回答晉王(指司馬昭)。”
劉禪說:“依你的意思該怎樣說呢”
郤正說:“以后如果晉王再問起您,您就應流著眼淚說: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難過,沒有一天不想那邊。這樣說,也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去。”
劉禪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我記住就是了。”之后,司馬昭果然又問起劉禪,說:“我們這兒待您不錯,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想起郤正的話,就把郤正教他的話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裝出悲傷的樣貌,但是擠不出眼淚,只好閉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