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經典名句,讀古人書,明當世理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于戰(zhàn)國初年,止于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zhàn)演習手冊。本書亦展示了東周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fā)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指君子即使同別人斷絕交往,也不說其壞話,是儒家的處世準則。多以此話來約束自身,而并不是要求他人。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男人愿意為賞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獻身,女人愿意為欣賞自己、喜歡自己的人精心妝扮。
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盡,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同欲望者相憎,同憂者相親。
指利欲相同的人,往往會相互嫉恨;憂患相同的人,就會彼此親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比喻人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后行事的借鑒
禍與福相貫,生與死為鄰。
災禍和幸福相通,生與死緊鄰。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見到兔子再去找狗去抓,丟了羊再把羊圈補好,還不算晚。就是說出了差錯趕緊去補救,還來得及。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則無為貴知士也。
國家面臨滅亡卻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難卻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們這批有智謀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