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事例多幾技,巧將“雞肋”變美味
舉例論證法是寫議論文時常用的方法。然而不少學生寫事例時常常是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一擺便了事,不展開闡釋,這使事例變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何把事例寫好,把“雞肋”變成“雞腿”,使之充實飽滿;或把“雞肋”變成“雞翅”,使之精練味美呢?
一、把“雞肋”變成“雞腿”,使事例充實飽滿
2008年高考《考試大綱》對作文“發展等級”中“豐富”的要求是“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與前兩年相比,增加了“論據充實”這一項。在議論文論據中,事實論據的使用率普遍比道理論據高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論據充實”也可理解為“事實論據充實”。如何做到“事實論據充實”呢?當然是將事例扣題展開,寫細寫實,讓事例有血有肉,飽滿有力,而不是一筆帶過。
他們心有準備,用殘缺的身體詮釋對藝術的向往與追求。馬麗、翟孝偉是CCTV舞蹈大賽舉辦四屆以來第一對登臺演出的殘疾人。他們表演的不僅僅是舞蹈,更演繹出了一種人類共同的愛、勇氣和對生命的尊重。兩個殘疾的身體,需要做怎樣的心理準備,去承受他人的歧視眼光,去漠視無情的指點議論,去忍受刺耳的流言蜚語?假若他們沒有充分的準備,如何能跳出那動人的舞姿,如何能舞出令眾人感動的眼淚呢?(“心有準備”話題作文片段)
這段文字看起來語言很有氣勢,但實際上對“準備”并沒有具體展開寫,因此沒有說服力。如果能夠列舉一些“心有準備”方面的具體內容,就會非常飽滿了。
下面是將事例具體展開,寫得非常充實的片段:
穿越歷史的煙云,你發出一聲吶喊:“三千越甲可吞吳否?”在徒有四壁的小屋里,你躊躇徘徊,你臥薪嘗膽。你對外繼續討好吳王,不斷送禮;對內休養生息,充實府庫,開墾田疇,緩刑薄罰,減省賦稅,富國強兵,并鼓勵增加人口以增強國力。經過長期準備,國力日益強大,士兵個個斗志昂揚,最后一舉滅吳。正因為你做好了充分準備,養精蓄銳,才最終取得勝利!心有準備,才能離成功更近!(“心有準備”話題作文片段)
寫越王勾踐滅吳的準備,對外、對內條理清楚,充實飽滿,極具說服力;再加上事例后面有點題句畫龍點睛,議論的效果自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