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作文模擬題及范文:這很中國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總有一些時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會讓我們由衷自豪地說一句:“這很中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飛檐翼角,雕梁畫棟,這樣的建筑很中國;兵馬俑惟妙惟肖,“銅奔馬”飄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偉,這樣的藝術很中國;一道白色閃電穿山而過,向晨光問好,與晚霞擁抱,這樣的速度很中國;小巧玲瓏的小籠湯包,皮白肉嫩的鹽水鴨,鮮香麻辣的辣子雞,這樣的美食很中國;若有戰,召必回,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樣的守護很中國……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國?什么樣的人物或場景,會讓你覺得“這很中國”?國慶期間,恰逢你所在的學校迎來一批前來游學的外國學生,請以中學生李明的身份,寫篇發言稿,和他們談談你所理解的“這很中國”。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作文題目由材料、提示語和具體要求三部分組成。材料部分先總后分,從多個角度對“ 這很中國”作了解讀。可以是某些人、某些事、某些具體的景物,還可以是某種文化藝術、某種精神品質。只要能夠代表中國,富有中國特色,都可以納入寫作范疇。提示語揭示了學生寫作的重心,選擇最能代表中國的人物或場景,說出你對“這很中國”的獨特理解;同時設定了具體情境——為前來游學的外國學生談談你的理解,限定了寫作者的身份——中學生李明,明確了文體——發言稿。具體要求很明確,不再贅述。總體看來,作文審題難度不大, 所有的中國元素均可納入其中,有助于學生打開思路,廣泛選材,議論抒情;若想脫穎而出,不妨選擇小切口,融入自身特別的體驗與感悟。
立意提示:學生可以根據材料提示立意,如,“紅墻碧瓦,耀盛世中華”“大美中國,藝術之光”“勇于超越,速度中國”“各具特色,美食中國”“中國式守護——不負國家不負卿”等等;亦可超越材料,選擇自己心中最能代表中國的事物來立意,如“禮儀之邦”“大國擔當”“琵琶語中訴深情”“勤勞——中國的本色”“中華戲曲,獨領風騷”“筆墨飄香,這很中國”等等。
范文展示
嫦娥奔月,中國驕傲
親愛的外國青年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到中國游學!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將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務,是我國探月計劃的收官之戰,其探測器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進入下一個里程碑。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嫦娥五號”承載著一個古老民族對于太空的渴望,在漫漫銀河中與輝煌成就“邂逅”,與偉大精神“相遇”,每一步,都標志著中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精神邁得更穩更遠,不斷譜寫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新篇章。
回眸中國航天事業奮斗歷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始終貫穿其中,從零“起飛”,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登月、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等一系列的航天名詞出現在人們眼前,標志著我國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創新成果,這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接續奮斗,充分彰顯著中國責任、中國速度、中國智慧。
航天事業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最直接的向往。航天事業是人民的事業,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中國共產黨把航天事業作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要舉措,始終堅持以國為重、以民為重的發展取向,用系統科學的發展思維,有序推動行業事業高質量發展。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意義不僅僅體現在政治上,其已經深入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管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還是民生領域的保障與改善,都離不開航天技術,航天事業不僅能滿足人們對于浩瀚宇宙的向往,更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可以說,沒有哪個行業能夠比航天事業更能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此緊密地融為一體,“嫦娥五號”帶著人民群眾的夢想破浪前行有多遠,就與人民群眾的尋常生活貼得有多近。
航天事業推動我國科學技術再攀高峰。放眼當今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航天技術作為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是各國必須優先搶占的最重要戰略高地。航天技術是科技創新能力的標志,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抓航天技術主動權,主動融入科技發展前沿,通過幾十年的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航天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科技發展浪潮激蕩前行,毋庸置疑,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是我國科技再一次進步自主創新能力再一次提升的重要標志,在這種背景下,堅定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目標不變,以航天事業發展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成為必然。
飛天攬月看今朝,航天為民看中國。“嫦娥五號”飛天,航天強國稱號實至名歸,我們要做真正的引領者,瞄準航天事業高質量建設目標,積極主動融入全球航天事業發展網絡,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航天技術創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書寫精彩天空篇章。
我可愛的中國
---這些東西“很中國”
親愛的外國青年朋友們:
我是高三學生李明。歡迎你們來到中國,來到我們的學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為禮儀之邦的一員,我掩不住內心的喜悅,向你們介紹我可愛的中國。就讓我從幾個“很中國“的“關鍵詞”開聊吧。
來到中國,你們首先關注吃得怎么樣,“民以食為天”嘛。“中華美食”,會讓你聽得耳熱,看得眼饞,吃得陶醉。中華美食風味多樣,四季有別。它的口味有著“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有著四大風味和八大菜系之別。
它注重菜肴的色、香、味的完美結合,給人以視覺和食覺的絕妙享受。此外,它還有好聽的名字、耐聽的故事,真是趣味十足。更為稱奇的是,中華美食講究“醫食同源”,做的菜既講究好吃,又對身體有醫療保健之功。這樣的美食很中國。
物質豐足的中國,注重了居住環境的建設。聽過“美麗鄉村”這個詞吧?我們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建設一個個環境美、生活美、心靈美的美麗鄉村,讓八億農民過上整潔、富裕、文明的生活。這,是全黨的愿望,是全民的愿望,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部分。這樣的鄉村“很中國”。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斗爭,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見證了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書寫了人類歷史上與疾病斗爭的偉大奇跡。最刻骨銘心的,是那一次又一次舍小家為大家的奮不顧身,以及顧全大局、主動擔當的人間大愛,14億中國人民齊心協力自覺為戰疫貢獻一份力,是無數英雄“小家”的堅守與付出換來了“大家”的平安與健康,是無數默默無聞、義無反顧的“小我”融入“大我”,與病毒爭分奪秒換來了祖國的幸福安康。這一年,我們全體中國人走過“千山萬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荊棘與挑戰,各條“戰線”各行各業都涌現出許許多多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這就是我們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這就是中華民族戰勝艱難險阻的一大法寶。這樣的家國情懷,真的很中國!
適值我的祖國成立71周年之際你們來到我美麗的祖國,很中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最后建議你們去看看 “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飛檐翼角,雕梁畫棟,很中國的建筑;以及兵馬俑、“銅奔馬”、司母戊鼎等很中國的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