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發區管委會2022年工作計劃(3)
三、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開發區把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全力推進“3139”工業發展行動(推動三大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1個百億和3個五十億級產業集群,積極培育9家十億級企業),聞令而動、開局即沖刺,拼字當頭、干字為先,奮力譜寫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是把握全新定位,深耕細作建設高能級平臺。緊扣“一區六園”全新定位(循環園轉型升級、城北園提質擴量增效、城東園“二次創業”、智能制造科創產業園融合發展、豐南經濟園換擋升級、做優做強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制定專項行動方案,建設高能級平臺,構筑高質量發展格局。加快精細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華惠、新遠、泰達、匯杰等頭部企業做大做強,加快聚酯企業整合;加快城北園提質擴量增效,高標準建設智能制造科創產業園,新建“標準化”廠房12萬平方米,啟動實施城北服裝產業園;堅持城東“二次創業”規劃先行,2月底前完成產業規劃編制,率先啟動廣惠、下街小區起步區建設。一季度,力爭實現稅收1.5億元,同比增長13.1%。
二是堅持項目為王,爭分奪秒推進項目建設。嚴格落實“四督四保”“雙進雙產”和“集中開工”等調度機制,一切圍繞項目建設、一切服務項目建設,確保重大項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圍繞新材料產業,重點推進中澤新材料二期、華惠年產7000噸電子級TGIC、圣戈班匯杰二期、欣苗年產35000噸水性涂裝新材料等項目開工建設。圍繞智能制造產業,重點推進谷捷年產600萬片散熱器、萬博雷森年產35000噸復合新材料、沿浦弘圣年產7400萬套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項目建成投產。一季度,確保鼎利新材料、天馬鋁業等13個項目建成投產,谷捷二期、華惠科技、沿浦弘圣等14個項目開工建設。
三是聚力雙招雙引,鍥而不舍實現成果轉化。把打造特色產業集群與8個“雙招雙引”工作專班深度捆綁,實現招商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圍繞打造新型功能涂層材料百億產業集群,加快圣戈班匯杰嫁接海普特、EVA光伏膠膜項目嫁接漢邦老廠區、欣苗化工嫁接漢邦樹脂、新遠專用化學品及高性能樹脂產品、格瑞稀金屬植酸界膜劑、鴻翔化纖助劑、旭沖電子醫用干式膠片等在談項目早日落地建設。圍繞打造綠色軟包裝五十億產業集群,發揮永新股份在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作用,利用年內建成的年產8萬噸新型包裝材料項目,推動源點科技、至德新材料、瑞億新材料等核心節點企業集聚發展。圍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和機車零配件2個五十億產業集群,力爭招引智能制造產業項目10個以上,加快聚鑫特塑科技、艾肯機械、精銳創意包裝、久石科技等企業入駐智能制造科創產業園。
四是突出畝均效益,全力以赴盤活低效用地。牢固樹立“畝均論英雄”發展理念,成立由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工業企業低效用地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周報告、旬調度、月通報”制度,系統推進處置工作。全面推行開發區區域評估及“標準地”制度,科學評價工業企業畝均效益,依法推動資源要素差別化、市場化配置。加大對“三未”(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低效工業用地處置力度,逐地塊制定處置方案,重點推進瑞園科技、東昇集團、艾科美博等低效企業嫁接盤活,確保完成18戶處置任務。一季度,確保完成3戶處置任務,2戶啟動技改提升,3戶取得實質性進展。
五是擦亮服務名片,久久為功優化營商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精神,堅定不移改進工作作風,嚴格執行“一改兩為五做到”。繼續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開發區+開投公司+股權基金”運行模式,建立規范產業基金定投機制。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網格化”服務包保機制,深化“四送一服”,護航企業發展,把培育十億級企業和首發上市企業作為重點方向,竭力協調解決政策、土地、資金等困難,第一時間為企業掃清障礙。加快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做好城北三期經八路、循環園物流通道、循環園大福路、城北振興大道延伸段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軍用光纜改道、給排水、供電、污水管道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有效提升園區承載力。
六是守牢發展紅線,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環保。堅決貫徹落實省、市、區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對照警示片披露問題及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面開展“回頭看”,制定自查整改工作方案,做到即知即改,確保問題不反彈、成效再鞏固。完善園區安全環保智能化監管系統體系建設,拓展安全防控監測、大氣環境預警、雨污水在線監控等平臺功能,對循環園雨水總排口應急閘門聯動改造,用“技防”代“人防”,進一步提升安全環保管理水平。嚴格落實安全環保責任制,加大企業安全環保監管和聯合執法檢查力度,持續開展“夏季高溫時段安全環保聯合預警檢查”行動,委托第三方專家參與輔助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