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化常識基礎知識梳理(16)
朱自清(1898——1948)現代詩人、散文家、學者,晚年成為反帝民主戰士。字配弦。祖籍浙江,生于江蘇東海縣。1925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開始研究古典文學,并致力于散文創作。他的散文構思縝密謹嚴,抒情寫景委婉細膩,語言格調清新秀麗。選入中學課本的有《春》、《背影》、《荷塘月色》,毛澤東稱他表現我們蒙族的英雄氣概。
聞一多(1899——1946)現代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原名家驊,湖北浠水人。曾留學美國,學美術、文學。1923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紅燭》,他的代表作是1928年出版的詩集《死水》。他的詩都流露出對祖國深摯的愛,對黑暗現實的憎惡。抗戰勝利后,他積極參加反內戰的民主斗爭,被國民黨反動派暗殺。選入中學課本的有《最后的次講演》。
老舍(1899——1966)我國現代杰出的小說家、戲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戲劇有《茶館》、《龍須溝》等,其中《駱駝祥子》被譯為十幾種外國文字,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龍須溝》一劇上演后,博得文藝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為此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選入課本的有《濟南的冬天》、《龍須溝》(節選)、《茶館》(節選)和《在烈日和暴雨下》(節選自《駱駝祥子》)等。
冰心(1900生)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福建省福州人,曾赴美國留學,專攻文學,同時把旅途和異邦的風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結集為《寄小讀者》。她的作品選入中學課本的是《小桔燈》。
夏衍(1900生)現代著名劇作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創作了《賽金花》、《秋瑾傳》、《上海屋檐下》等劇本,同時改編了《祝福》、《林家鋪子》、《我的一家》等電影文學劇本。《包身工》一文,是1936年寫的一篇優秀的報告文學,揭露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造成的人間地獄的慘狀和包身工制度的罪惡,在當時引起了解答的反響。
巴金(1904——198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蒂甘,四川成才人。巴金的成名作大都完成于三十年代,主要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秋》,后者是其代表作。選入中學課本的是1942年至1948年她到解放區河北懷來、逐鹿等縣農村參加土改運動,完成了優秀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這是一部反映土改運動史詩式的作品,曾榮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金二等獎,并被譯成十余種外文。
臧克家(1905年生)現代著名詩人。山東省諸城縣人。他的短詩《老馬》,以象征手法,深刻地反映了早社會農民生活的悲慘,是三十年代代表作品之一,選入中學課本的是《有的人》,作品運用對比手法,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分子,歌頌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
趙樹理(1906——1970)現代著名小說家,山西省沁縣人。他長期扎根在農村,成功地塑造各種農民典型,被稱為《農民作家》。1943年發表的小說《小二黑結婚》是貫徹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最早取得成就的優秀作品之一。他的作品還有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被譽為解放區文藝的代表作之一。中學課文《老楊同志》就是選自此書。
曹禺(1910年生)現代戲劇作家。原名萬家寶,祖籍湖北,生于天津。他的成名之作是《雷雨》和《日出》兩個話導師本。這兩個劇本震驚了三十年代的戲劇界,揭開了我國話劇史上光輝的一頁。此外他還創作了《原野》、《北京人》、《蛻變》等劇本。選入課本的是《雷雨》的節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