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化常識基礎知識梳理(15)
(2) 紀傳體:通過贏余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3) 記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于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記事本》
(4)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贏余的歷史事件,如《戰國策》
(5) 通史:不間斷地贏余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6) 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個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以上六種體例是按沒的標準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按不同標準可同時歸入不同的體例,如《三國志》屬紀傳體。國別體、斷代體。
2.中國現代作家及作品
魯迅(1881——1936) 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的奠基人,無產階級文化思想的先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后從事文學寫作。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封建社會進行無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1921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魯迅的代表作,小說主人公阿Q是世界文學畫廊中的著名形象。1927年魯迅先生到上海,認真研究馬列主義理論,徹底放棄了進化論思想,民為了一名無產階級的堅強戰士。1930年3月2日,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革命作家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魯迅先生是主要的組織者,是左翼文藝運動的一員主將。魯迅最后十年創作了不少雜文,他以雜文為武器與形形色色的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光輝的一生。他的作品選入教材的有:短篇小說集《吶喊》中的《孔乙已》、《藥》、《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節錄)。以及《〈吶喊〉自序》;短篇小說集《彷徨》中的《祝福》;《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拿來主義》;散文有《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郭沫若(1892——1978)我國杰出的作家、詩人、戲劇家、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原名開貞,號尚武,后取家鄉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之稱,必名沫若。四川樂山人。1921年出版了著名詩集《女神》,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優秀新詩集之一。同年,他和郁達夫、成仿吾等人必起組織的新文學團體《創造社》,對推動革命文學起了積極作用。抗日戰爭時期他寫下了《棠棣之花》、《屈原》等歷史劇,借古喻今,矛頭直接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后歷任文教、文聯、政協要職,并創作了歷史反共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后因任文教、文聯、政協要職,并創作了歷史劇《蔡文姬》、詩集《東風頌》等文學作品用學術專著。選入中學課本的有《天上的街市》《〈魯迅詩稿〉序》。
葉圣陶(1894——1988)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紹鈞。江蘇蘇州人。原從事教育工作,“五四”前夕開始寫作。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他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倪煥兒》,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長篇小說之一。解放后雖身兼要職,仍寫了不少詩歌、散文和有關語言教學方面的文章。選入中學課本的有《古代英雄的古像》、蘇州園林》《多收了三五斗》。
茅盾(1896——1981)我國現代的杰出的革命作家,“五四”新文學先驅之一。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縣人。1927年9月到1928年6月,完成了處女作《蝕》三部曲,以茅盾為筆名公開發表長篇巨著《子夜》,被公認為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作品。他的短篇小說《林家鋪子》、長篇《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也是“五四”新文學中膾炙人口的優秀篇章,選入課本的有《第比得斯地下印刷所》、《白楊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