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化常識基礎知識梳理(10)
李商隱唐代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奚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河內(今河南沁陽)他的詩中有不少名句廣為流傳,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著有《李義山詩集》一作《玉奚生詩集》選入教材的有《錦瑟》
范仲淹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 ,謚號文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自幼家境貧寒,能刻苦攻讀,中年做官,不忘“憂天下的”初志,后戌邊數年,名重一時,后官到參知政事(副宰相)。他又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他的詩文代表著文學創作中的進步方向,選入了中學 的《岳陽樓記》是傳頌千古的名作。此外中學課本還選入了他的詞《漁家傲》他著有《范文正公集》。
柳永 北宋婉約派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因做過屯田員外郎,故人又稱柳屯田。崇安(今屬福建人)他精通音律,熟悉民間樂曲,所填歌詞,傳唱一時,他的詞《雨霖鈴》選入中學課本,是婉約派詞代表作。
歐陽修北宋著名文學家和史學家。吉州永豐人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后死謚“文忠”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以獲桿畫地教他識字。他是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繼承了唐代古文運動的方向,強調“道”(內容)對“文”的決定作用。他的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了。著有《歐陽文忠集》中學課本中選入了他的散文《賣油翁》和《醉翁亭記》《令傳序》
蘇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山(今屬四川)人。相傳他二十七歲時才開始發奮讀書,他的著作經史論和政論為主,他和兒子蘇軾、蘇轍都以文學著名,全稱“三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以年號為集名的《嘉實集》選入中學課本的有《六國論》
周敦頤北宋哲學家。字茂權, 道州營口道(今湖南道縣人)
因筑室廬山蓮花峰下的小溪上,取名濂溪,世人遂稱為“濂溪先生”他的《愛蓮說》選入中學課本。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頌荷花的名句。
《資治通鑒》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所述史實上,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1360年,此書為宋神宗賜名,題目意思是吸取歷代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作為統治者治理遙借鑒。此書是《史記》以來最重要的歷史巨著。
主編為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1019-1086)司馬光。字君實,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追封溫國公,謚“文正”著有《司馬光文正公集》中學課本中的《赤壁之戰》選自于《資治通鑒》此外還選入了司馬光的《訓儉示康》一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人稱臨川先生,他生前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死后謚號文,也稱王文公,他在政治上要求變革,是中國11世紀時的改革家。在文學創作上,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尤以散文著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有《臨川先生文集》選入中學課本的有《游褒禪山記》
《夢溪筆談》用筆記文體裁寫的綜合性學術專著,因作者沈括寫于潤州夢溪園而得名,于11世紀末成書,書的內容十分廣泛豐富,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工程技術、文學、史事、美術和音樂等方面,它總結了我國古代自然科學的成就,記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科技方面的貢獻,中學讀本中的《活板》《采草藥》《雁蕩山》均選自此書。作者沈括(1031-1095)是北宋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字存中,他的學問淵博,在許多方面均有創造性見解,晚年退居潤州的夢溪園致力于總結學術領域中的知識和經驗,撰寫了這一科學專著《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