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半個全國的100條歷史典故(7)
62、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件”,殺曹爽、何晏(yan)等,司馬氏至此專權魏國。
6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仆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馬昭立曹奐(huan)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64、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后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后主劉禪昏庸透頂,是扶不起來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黃皓(hao)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
65、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晉惠帝皇后賈南風(賈后)陰險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wei),廢太子(后毒殺),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jiong)廢除賈后,司馬倫稱帝,之后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yong)、長沙王司馬乂(yi)、東海王司馬越,加上被賈后所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史上稱“八王之亂”,持續16年,獨剩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chi)為帝,即晉懷帝,西晉王朝從此衰落。
66、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漢,十六國開始,公元316年漢軍大舉進攻西晉都城長安,晉愍帝赤上身,乘羊車出城請降,西晉滅亡。次年東海王司馬越侄司馬睿(rui)在南方建業正式稱帝,為晉元帝,建立東晉王朝,任王導為宰相,共同執掌朝政,實為“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亦因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最終抑郁病死。
67、十六國:從劉淵的后漢開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許多國家,史上稱為“十六國”,南方由東晉統治。十六國與東晉并立百余年。
68、南北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晉恭帝退位,東晉滅亡;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并立百余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
69、科學巨匠祖沖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家和機械制造家。他所創制的《大明歷》,確定一年為365.2428天(與現代科學確定的只差50秒),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祖沖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7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祖沖之還和他的兒子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后人稱之為“祖氏原理”。于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歲。
70、淝水之戰:十六國時期,前秦苻(fu)堅討伐東晉,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后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僥幸逃脫者丟盔棄甲,連聽到“風聲鶴唳(li)”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