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半個全國的100條歷史典故(8)
72、公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稱帝,國號隋,為隋文帝,建都長安。楊堅登基后以“節儉”、“殺貪官污吏”穩定了政權,后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公元587年,隋文帝舉兵南下,消滅了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270年(東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73、公元604年,楊堅次子楊廣奪取皇位,是為隋煬(yang)帝,公元617年,晉陽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攻入長安,立代王侑(you)為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被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殺于江都,五月李淵在長安廢隋恭帝侑,稱帝,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隋朝滅亡。
74、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齊王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75、房謀杜斷:指唐太宗的兩個得力的宰相,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能斷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輔佐唐太宗,唐太宗視為自己的手臂
76、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bo)王朝松贊干布和親,為加強藏、漢兩族的友好作出了貢獻。
77、玄奘(zang)西游取經:公元627年,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大小110各國家,到達佛教圣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記》。
78、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79、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武氏獨攬內宮大權,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托武則天協理政事,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武后廢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圣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80、請君入甕(weng):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叛亂后,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后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發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