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對聯故事(共十六則)(5)
桂湖,在新都縣城西南隅,距成都20公里。因明代文學家楊慎[升庵]幼時曾沿湖植桂樹而得名。桂湖景色秀麗,圖畫天成。每逢中秋,桂蕊飄香,清逸可人。那年,曾國藩為四川主考,特為桂湖枕霞榭題聯:
呼吸湖光餐桂露;
徘徊秋月漱荷香。
隨后,曾國藩想起了楊升庵。楊為正德時狀元,授翰林院修撰,詩文主清新,不受七子影響。世宗時因以直言極諫,而謫戍云南省永昌,72歲老死戍所。雖然楊氏故居已無存,但后人所建的“升庵殿”猶在。曾國藩便提筆為桂湖枕霞榭再題一聯:
五千里秦樹蜀山,我原過客;
一萬頃荷花秋水,中有詩人。
上聯寫湖光山色迷人,我僅是來此欣賞的過客。下聯對景思人,想起了楊慎自幼在湖畔讀書,面對荷花滿湖,不由得懷念才華橫溢而遭貶謫的詩人來。先寫景后抒情,把景、情、人、我融為一體,表現了高雅的韻致。
十、蓮湖清凈
蓮湖書院遺址在湖南衡陽市。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知縣陶易所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縣陳篤改建西湖之南,易名“蓮湖書院”,并清曾國藩題聯:
蓮香入座清,筆底當描成這般花樣;
湖水連天靜,眼前可悟到斯道源頭。
上聯嵌“蓮”字,以“清”字承蓮香著筆,寫蓮湖書院清香入座的學習環境,兼論讀書治學“當描成這般花樣”的境界,即像蓮花那樣端莊素雅,挺拔俊秀,清香四溢,傳之久遠。下聯嵌“湖”字,用“靜”字承湖水落筆,寫蓮湖書院靜謐安恬的學習條件,兼談讀書治學應“悟得斯道源頭”的方法,即在嚴謹靜心的研習中,正本清源,闡釋義理,掌握有益的知識,服務于社會。巧嵌書院之名,妙用“清靜”二字,與“蓮湖”相映,可謂讀之清香撲面,靜水悅目,使人醉心于此書院,決心描“花樣”,悟出“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