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清三點,高效課堂就可事半功倍!
一、講清概念
任何學科,都會涉及到概念。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沒有概念,也就沒有思路。概念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整堂課的學習質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講清概念”呢?
首先,在教學中要突出重點。突出重點、主次分明是講清概念的關鍵。對于一個概念來講,一般總是用一句話或一段話來定義。話中不可能每個字都需要仔細分析,都需要學生理解。有些詞是這個概念的本質屬性,需要教師在講解時突出;有些詞是描述性語句,不是本質屬性,可能只需要教師一帶而過。所以,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善于抓住重點。這樣學生才能迅速把握概念的實質,理解速度也會加快。
其次,在教學中要思路清晰。定義一個概念的詞語不止一個,這些詞語有一個先后順序,或是邏輯順序,或是重要性不同……概念的定義,都是經過專家反復論證,反復研究,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的。任何一個字的采用,任何一個詞的描述都是經過慎重推敲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教材出發,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呈現給學生一個清晰的、能夠幫助他們理解的思路,以求得最大的效率。
最后,在教學中語言要到位。語言到位,可概括為“準”、“精”、“慢”三個字。準,就是語言要準確。通俗地講,概念就是對事物的定義,有時一點點細微差別,就會形成兩個不同的概念,定義的也就是兩個不同的事物。教師在講概念時,務必斟字酌句,來不得一絲誤導。精,就是語言要精煉。我們一直提倡“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教師語言要精煉,用最少的話追求最高的聽課效率。如果話多了,也就意味著給學生的干擾信息會增多,這會影響學生的理解。慢,就是講話速度稍慢,注意節奏。課堂教學中,老師講話速度不應該是同一個頻率,而應該有快有慢。在講解概念時,語速應該是整堂課中最慢的。通過不同的聲調、速度、節奏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在講概念時,應該盡量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力。
二、講清聯系
教學要講清知識之間的聯系——包括同一領域之間的相互連接,不同知識領域之間的實質性聯系。每一環節的教學不可能單獨進行,而是作為一個知識整體呈現的。作為教師,千萬不能離開知識系統進行“真空而孤立”的教學,而應該結合以往的學習,結合學生的經驗,緊密圍繞知識線索講清楚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清楚把握完整性的知識。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只有清楚了所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進行完整而系統的學習。反之,學生的學習將是支離破碎的,沒有系統性的,無益于學生發展。
三、講清作用
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說,心理發展還未完全成熟,好動、好玩、自我約束力差……這些特點使得大多數孩子的學習往往不具有主動性,沒有內在的學習需求,而需要老師或家長督促。這種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孩子們體會不到知識的價值,從學習中得不到快樂,于是會產生思想上的惰性,放松了自己的學習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失去了學習的價值。
從知識本身來說,如果在呈現過程中讓孩子們意識到其中的價值,意識到對他們今后發展的作用,那么部分孩子會產生自我學習需求,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使得學習的價值得到真正體現。這對他們長大后進行“自我學習”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不能把孩子看作知識的容器,單純為了知識傳授而進行教學,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當他們明白了某項知識的作用后,大部分孩子會產生學習需求,有效地調節自己的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