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一個民族只有最優秀的人才有資格做教師。如此說來,我們都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一份子。我們今生都選擇了做老師,做老師就要做學生喜歡的好老師。我以為好老師身上應該集中體現出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這就是: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使命意識;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理念;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潔情懷;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敬業精神。
怎樣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我的看法是:
第一,好老師應該是勤于學習的人。有一句話說的很在理:三十歲以前看學歷,三十歲以后看學習力。面對洶涌而來的信息,育人者應該樹立終身受教育的理念,為了教好每一個學生,自己必須是一個有很強學習力的人。清代袁枚有詩云:“清角聲高非易奏,優曇花好不輕開。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我們應該以之為座右銘,砥礪自己不斷上進。認真地學習課程標準,掌握教材體系,積極地學習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教育教學理論,虛心地吸納同輩創造的成功的教育經驗,不停地研究的學生。惟其如此,你在課堂上才能左右逢源、酣暢淋漓;才能給人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之感,讓你的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博大精深。你的課堂才能呈現出精、新、實、活的特點,進而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
第二,好老師應該是嚴于律己的人。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急功近利的社會,我們不能忘了育人的使命。我們要把活生生的學生裝在心里。做學生的表率,是我們一生的追求。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盡最大的可能和學生多溝通交流,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同時,在課堂上營造寬松、民主、開放的作風,讓學生視你為難得的朋友,生命中的貴人。
第三,好老師應該是勇于探索的人。有位偉人曾說:在自古至今留給人類的諸多難題中,教育是一個亙古的難題。是啊,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要求教師必須因人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為了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我們應該不畏艱難,上下求索,真正做到殫精竭慮,兀兀窮年。同時,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在課堂內外奇思妙想,創新創造。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和諧共處的群言堂,應該是師生探索真理的生命場。
第四,好老師應該是善于反思的人。有這么個公式:優秀教師等于“經驗”加“反思”。現實生活中我們有許多教師忽略了反思這一走向成功的重要環節,往往是到了退休時,隨著自己身體離開課堂,他的一切也就與教育教學一刀兩斷,看不到甚至是不愿看到自己幾十年來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留下了什么樣的痕跡。我們要經常對自己一生執著、鐘情的事業作深刻的、理性的反思,繼而訴諸筆端,寫成文章,為后輩留下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不虛美,不掩過,向社會展示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跋涉歷程和坦誠胸襟,讓人們看到一個有著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的老師在教書育人之路上撒下的心血,收獲的喜悅。
第五,好老師應該是樂于奉獻的人。孟子云: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我們應該是能從教育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的人。我們不應該把從教作為一個職業來敷衍和茍且,而應該把她作為一項事業去經營和奉獻。不能總糾結于條件的好壞,待遇的高低,應該把學生的成長發展作為你事業的第一要務來看待,因為,今天的課堂就是明天的社會!
應該說,做學生喜歡的好老師是埋藏在每一位教師心里的愿望。陶行知先生說:我們現在握著的是幼年人的命運,我們實際上是握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葉圣陶先生也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在于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讓我們勤于學習,嚴于律己,勇于探索,善于反思,樂于奉獻,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事業,無愧于人生。盡最大可能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