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誠意勤筑夢 不信東風喚不回--一名初中校長的任職心得(2)
三、用好人、務好本。用好人就是用人所長,讓每個教職工在合適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是我安排工作的出發(fā)點,實踐證明這樣做能揚長避短、將大家的能量發(fā)揮到極致。同時,抓好關鍵少數往往能盤活全局。2月開學,學校面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八年級調考成績很差,尤其是數學嚴重滑坡,組內“軍心動搖”;二是學校食堂不斷“冒泡”,教職工各種吐槽、各種熱議。調查分析后,我們做工作請原來辭去課程部主任的許曉建老師出馬,把他從七年級調整到八年級擔任年級組長,兼任退步最大班的數學老師,充分發(fā)揮他業(yè)務精湛、群眾威信高的優(yōu)勢,放手賦權,年級組工作和數學教學立竿見影,2次調考2級跳,普高率從28%到36%再到41%,中考普高率更是達到了51.4%,數學也成為優(yōu)勢學科。食堂也進行了人事調整,安排一心為大家辦事、群眾口碑好的尹莉莉老師接手管理,讓每一分錢都更好地用在師生生活上,贏得一片贊譽,老師們的注意力又回到教育教學上來了,我還為此寫了一篇小文章《小改變帶來大變化》。此外,楊貴平、葉志剛等一批骨干教師崗位調整,對學校工作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
質量是立校之本,在抓實教學常規(guī)的同時,尋找新的突破口是我思考較多的問題。發(fā)揮小班教學優(yōu)勢,強化師生互動和學生當堂反饋,提高了課堂效率;挖掘“一體機”潛力,探索“平板教學”,加大了互聯網信息技術對傳統課堂的改造;依托國際理解教育,試點“雙師雙語雙教材”,提高學生英語閱讀量和口語能力;積極推動語文學科“五個一”課堂模式,讓教學目標更具體、達成度更高;尤其是面對九年級數學嚴重跛腿、學生“飽餓不均”的問題,我們順勢開展數學走班教學,在保持原行政班不變的基礎上,數學課按成績分班上課,3個層級3種標高,分別盯住重點、普高和合格三級目標,通過學科捆綁評價落實集體備課,嚴格盯人包保壓實師生責任,復習備考針對性明顯增強,普高希望生上線率、數學重點有效率大幅提高。
四、定好調、發(fā)好聲。在到四十五中之前,局領導曾告誡我:四十五中“規(guī)模雖不大,但格局不能小”。是的,學校規(guī)模有大小之別,但育人使命無高下之分,四十五中在辦學品質上必須要有高追求。為此,我們強化教職工家國情懷,號召大家立足崗位振興學校,實現國家復興、城市復興、學校復興“三夢同圓”的奮斗目標;我們弘揚“關愛教育”傳統,以關愛行動充盈每位師生心靈,讓教師更會愛、學生更懂愛、校園更有愛,浸潤學校文化底色;我們以學生興趣和需求為導向,在辦好航模、頭腦奧林匹克、民樂團、校園劇社的基礎上,開發(fā)雙語導游、足球隊、3d打印、文學社等學生社團,在適合播種的季節(jié)為孩子播下有益的種子;我們研究出臺獎勵辦法,鼓勵開展基于校園實際問題的小課題研究,推動教職工素質和學校工作的同步提高;我們舉辦首屆校園文化周,搭建更大、更全面、更豐富的展示平臺,增強學生自信,通過“揚長”來促進發(fā)展。
校長是學校當仁不讓的代言人,要敢于面對家長、面對社會傳好立德的“經”、布好樹人的“道”,講好校園育人故事。一年來,我在校內外多種場合發(fā)表講話20余次,并先后撰寫推送教育心得43篇,利用網絡平臺與家長、教師保持密切互動,就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家校共育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問題共商共議、達成共識,從而最大限度地引領老師、影響家長、宣傳學校。學校宣傳始終以奮進、關愛、和諧為基調,傳遞的都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發(fā)出的都是立德樹人的好聲音。
正心誠意勤筑夢,不信東風喚不回!以上是我零星的實踐、粗淺的思考和善良的愿望……敬請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