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學作文-審題:應試作文“第一關”
所謂審題,就是要嚴格地審思題意,研究它的語法結構,它的內涵外延,發現其中可能隱藏著的信息和含義。在應試作文的寫作中,這自然是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2004年第17屆“增華閣”大賽,四年級組有個題目是“我愛我家”,“愛”的對象是“我家”,是那個有我和爸爸、媽媽等親人生活在一起的,并不太大的地方。這個題目應該說并不難。有的同學重點描寫親情,有的同學重點介紹那個“不大的地方”,這都是可以的。但有些同學的“家”中,卻出現了樹林、河流、小山,還有稻田。寫到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贊嘆道:“我真愛我的家鄉啊!”這樣一來,可不就是文不對題了嗎?還有些同學把文章實際上寫成了“我愛我家的院子”、“我愛我家的鄰居”之類。還有人先是寫到家里去了,然后又從窗子望出去,就興致勃勃地、大段大段地寫起窗外的美景,再也不回“家”了。因為“家”與“家鄉”的一字之差,結果就“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都是審題粗心惹的禍。
在小學高年級組有三道題,結構是一樣的:“我最崇拜的一個人”、“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我最喜愛的一種小吃”,“的”字前面是附加成分定語,后面的中心詞組是“一個人”、“一件事”和“一種小吃”,都應該是寫作的重點。前兩道題一般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但第三道題卻要注意,有的同學只是一般地寫去吃這種小吃的過程,對于小吃本身卻介紹得很少,這就有點偏題了。
2005年11月11日,就在北京奧運一千天倒數計時開始的那一刻,可愛的“中國福娃”五胞胎誕生在神州大地上。同年11月27日,鎮江市第18屆“增華閣”作文大賽小學中低年級組就有了關于福娃的賽題,其中有一道是“我最喜歡的‘中國福娃’”。參賽的娃娃們一看,眼睛馬上就亮起來了,一個個都興奮異常。可這一興奮,就把那賽題看花眼了,一個題目變成54個題目了。賽卷上明明是一個直接的命題,是一個已經規定下來、不能改變的命題。可是在許多娃娃的眼里,它卻成了色彩繽紛的萬花筒,里面有五花八門的作文題:“福娃”、“奧運福娃”、“2008,福娃來啦”、“美麗的福娃”、“快樂的福娃”、“我最喜歡的卡通娃娃”、“奧運福娃誕生啦”、“福娃介紹”、“五個可愛的小精靈”、“我喜歡福娃的原因”、“我和福娃們的對話”、“這一條‘魚’”、“我喜歡晶晶”、“我喜歡福娃妮妮”、“爸爸聽我說福娃”……我統計了一下,總共有54個。
這個萬花筒里的活潑靈動,正是孩子們內心世界的生動反映,證明了他們思維的活躍和想象的豐富。根據這些題目作文,當然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來。可是現在,這首先就不符合比賽的要求,因為賽題規定你寫“我最喜歡的‘中國福娃’”——這是“沒商量”的。你怎么可以隨意改變賽題呢?而且,有些孩子一方面改變了賽題,一方面又被原賽題所牽制,結果就弄得文思飄浮,甚至文不對題了。
由此,我認為娃娃們應該得到一個教訓,就是在參加作文考試或比賽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的心態,認真嚴格地“審題”。如果是提供材料或圖片,讓你閱讀以后自己命題,那你就要根據賽題的要求、文圖的啟示和自己的感受來命題;如果是要你針對某一個“話題”自己命題,那你可以比較自由地選擇,但你的“文題”必須與這個“話題”有關;如果是直接給了你一個題目,那你就一定要嚴格按這個題目來寫,不能對題目作任何的改動。
現在,就讓我們來想想這個賽題該怎么寫吧。寫“我最喜歡的‘中國福娃’”這個題目,一定要抒寫“我”對福娃的喜愛之情,一定要寫出你喜愛的理由,所以我們必須掌握有關這五個福娃的知識。比如,這五個福娃的圖案是怎樣組成的呀,包含哪些元素呀,有什么象征意義呀,等等。請注意,這還僅僅是客觀方面的,你之所以特別喜歡它,可能還有主觀方面的原因,比如你對它有什么特別的理解和想象呀,你因為什么事情所以特別喜歡它呀,等等。如果你能寫出自己主觀上特別喜歡它的理由,你的文章就會與眾不同,就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了。還有一點很重要,題目中“最喜歡”的這個“最”,來自兩種不同的比較方法:一種是你把福娃與你的其它玩具和收藏相比較,或者是與過去的各種奧運吉祥物相比較后,結論是“最喜歡”中國福娃,那你這篇文章就要寫整體的“五個”福娃,就要抒發你對“五個”福娃的喜愛之情,你就應該以講它們的“共性”為主了;還有一種,是你把這五個福娃互相比較,比出“某一個”你最喜歡的福娃來,那你就應當以寫“這一個”的“個性”為主了。當然,也有些同學是先講五個福娃的共性,再特別介紹自己最喜愛的某一個,這也是可以的,但你必須注意文章的重點應該放在哪里。最后我要說的是,如果你不是寫整體的“五個福娃”,那你最好是寫最喜歡的“某一個”。如果你寫了兩個,也可以勉強通過吧。如果你寫到三個甚至四個,那這個“最”字就有問題了。而且,那剩下的一兩個福娃也要醋勁大發,向你提出抗議啦!
在2004年的比賽中,高中組有一道題是“網”。這種沒有任何限制詞語的題目,其外延非常寬廣。對這種題目,我們首先要在開拓思路上下功夫,然后再選擇某一種思路來立意,這里就包含著“能放能收”的基本功。比如我們可以這樣來分析:網,有形的可以想到蜘蛛網、魚網之類,無形的可以想到法網、因特網之類;從含義上來想,網可以理解為一種阻礙、一種約束和限制,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聯系、一種溝通和交流;聯系到具體的寫作,我們可以寫“網”的本義,也可以寫它的比喻義和引申義。當我們這樣把思路打開以后,下一步的選擇重點和深化思考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有不少同學之所以沒寫好,就因為他們只把淺層次想到的內容東拉西扯地說說,自己的“意”并沒有“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