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類作文五種結構模式(優秀范文+精細點評)
作者:范文大全來源:實用范文網
時間:2023-04-22
閱讀: 次
字體:大 中 小
在線投稿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謂思考,就是對于話題要有深入挖掘的能力,做到做到由淺入深,深入思深考從而達到思維的深度。所謂辨析,就是對于話題要多角度辨析,用全面的,一分為二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去辨析,有此及彼,推陳出新,達到思維的廣度。
高考思辨類話題從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全國新高考Ⅰ卷(山東)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為主題寫一篇文章。二元關系思辯:“距離與聯系”,標準的關系型作文,以疫情為背景,思考“距離” “聯系”兩者間深層關聯。
2021年全線開花。2021年全國高考,有8套試題,其中有7套作文呈現出關系型思辨性作文。全國甲試卷“有為與可為”,全國乙卷的“修身、矯思、立義”,全國新高考1卷“強與弱”,全國新高考Ⅱ卷“逆鋒起筆,藏而不露;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停滯迂回,緩緩出頭”,北京卷“生不逢時、安分隨時、生逢其時”,上海卷“時間沉淀與價值認可”,浙江卷“取與舍”,大多為二元思辨類作文。
2022年變得更復雜起來。2022高考全國甲卷“直接移用、借鑒化用、情境獨創”,2022全國新高考丨卷的“本手、妙手、俗手”,2022全國新高考Ⅱ卷的“選擇·創造·未來”,2022高考全國乙卷的“跨越,再跨越”,全國卷四套作文命題,大多呈現三元關系,注重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全國卷高考作文,對考生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因此在作文復習備考中,務必重視二元及多元關系型的作文訓練。
【實例探究一】
從前,“慢”是成事的基礎——好湯得靠“慢火”燉煮,健康要從“細嚼慢咽”開始,“欲速則不達”是孔子善意的提醒,“慢工出細活”更是品質的保證,總之,“一切慢慢來!快了出錯劃不來!”
現在,“快”是前進的動力——有“快熟面”就不怕肚子餓,有“動車” “高速公路”就不怕塞車,有“寬頻”就不怕資料下載中斷,有“宅急送”就不怕物品交寄太晚,身邊的事物都告訴我們:“快!否則你就跟不上時代!”。
不同的時代總有不同的想法、理念,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經過時?“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請結合材料內容,以“快與慢”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慢,好的方面是能在學術上更扎實走得更遠,更能享受生活的趣味,幫助弱勢群體等等,在合適的場景下對慢展開聯想。慢,不好的方面可以是做事太拖沓,效率低,不緊跟時代,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快,好的方面是緊跟時代潮流,勇立潮頭,是時代的驕子,做事情講效率,工作更有激情,還可以是面對緊急情況能及時反應。快,不好的方面可以是浮躁的做事態度,急功近利的追求,不擇手段的功利心等。這些問題可能存在于個人,可能存在于社會,可能存在于國家。可以是具體的某個時間節點,某個場合,某件事情,某個職業,某個團體,某一個人。
明白了快慢是什么,進而思考兩者的關系,“快”和“慢”各有優劣長短,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可以是先后關系,共存關系,因果關系等。他們是不可分割的兩面。
二元或三元甚至多元關系是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可以是先后關系,共存關系,因果關系等。他們不可分割的兩面,在分析時不能只談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因此在確定結構時,必須以其中的一面或兩面為重點,兼顧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