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實施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字〔2021〕71號)文件精神,做好全縣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下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提升工程2.0),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
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提升新機制,通過培養培訓、項目示范、骨干引領等方式,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二、工作措施
(一)組建縣培訓指導團隊,提升信息化指導能力
組建由信息技術人員、學科教研員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干教師組成的提升工程2.0培訓指導團隊,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開展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專項培訓,推動培訓團隊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和評價的能力。
(二)成立學校管理團隊,提高信息化領導力
各中小學校、幼兒園組建由校長領銜、學校相關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學骨干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全面提升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的信息化規劃能力、信息化教育教學組織實施能力和評價能力。對照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基本要求(附件2),提升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總體目標,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信息化發展規劃,基于發展規劃提出教師信息素養目標,制定能力提升工作計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做到因校制宜,精準施策。
(三)以學科應用為立足點,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
按照“市級統籌、縣級負責、學校自主、全員參與”的實施原則,通過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以學科信息化教學為重點。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的能力。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重點,創新機制建設教師信息素養培訓資源。縣教育和體育局將適時組織開展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微課大賽、優秀應用課例征集等活動,把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融合創新落到實處,引導教師變革課堂教與學的方式,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
(四)充分利用學習資源,抓好校本研修主陣地
各學校充分利用“教師教育管理平臺”的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30個微能力點(附件3)課程為主要目標,確定學校具體學習內容,對教師通過“省教師教育管理平臺”進行自主選課學習做好組織與指導。每位教師從30個微能力點中選取3個能力點學習,內容應不少于25學時。堅持問題導向,要重點圍繞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中顯現在線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優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教師實施在線教育的能力。要采取教學實踐、研討交流等實踐應用形式,開展各學科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校本研修活動,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五)促進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
按照“城鄉幫扶、區域協同、示范引領”的原則,整合資源協同推進,因地制宜開展鄉村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示范培訓。依托教育共同體學校、雙師課堂、名師工作室等載體開展遠程協同教研的新型研訓模式,不斷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提升鄉村教育教學質量,助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