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外名著導讀:《呼蘭河傳》重要知識點分類詳解
一、寫作背景: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見載于香港《星島日報》,1940年12月12日,蕭紅于香港完成《呼蘭河傳》書稿創作,12月27日全稿連載完。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童年生活為線索,把孤獨的童話故事串起來,形象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從而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難。
文本中的“呼蘭河”,它不是《呼蘭府志》所記載的那條流動的呼蘭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蘭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二、內容簡介:
《呼蘭河傳》是蕭紅一部有影響的代表作,在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筆調描寫了以家鄉為原型的“呼蘭河城”的傳記。呼蘭河城不是安詳寧靜的天堂,那里充滿著無知和愚昧,荒涼的土地上彌漫著痛苦和絕望。但蕭紅還是用淡泊的語氣和包容的心敘說了家鄉的種種。她將一片片記憶的碎片擺出來,回味那份獨屬于童年、獨屬于鄉土的氣息。書中龜愛的祖父、后花園的動植物是蕭紅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抹色是她靈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呼蘭河傳》在創作寬,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懷念電己的故鄉和童年,于是,就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創作了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比較獨特;雖然寫人物,但是沒有主角;雖然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文七個章節,看似各自獨立卻又儼然一體。蕭紅以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評價她的藝術成就時說:“它是一篇敘事詩,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就像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晩,聽蕭紅娓娓講述著呼蘭河的故事。盡管凄婉,盡管憂郁,卻依然美麗得動人。
全書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種種人和事,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后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但蕭紅還是用淡泊的語氣和包容的心敘說了家鄉的種種。她將一片片記憶的碎片擺出來,回味那份獨屬于童年、獨屬于鄉土的氣息。
三、作品賞析:
茅盾在評論《呼蘭河傳》時說:"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象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于這'不象'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象'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呼蘭河傳》抒情的筆調更濃,敘事寫景娓娓動人,與《生死場》、《商市街》的藝術風格是一致的,而《呼蘭河傳》體現蕭紅創作的藝術風格更為突出。《呼蘭河傳》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種藝術能力來源于它的語言的自然美。《呼蘭河傳》運用口語化的語言,力求語言的樸素而不追求華麗。現代優秀散文家朱自清他就認為文章只有"象尋常話一般,讀了親切有味"。如第二章第三節,作者抨擊"指腹為親"的封建婚姻時,寫道:"指腹為親,好處不太多,壞處是很多的。""嫁過去的女子受公婆的虐待,母親卻說:'這都是你的命(命運),你好好地耐著吧!'年輕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有這樣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劇來,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語說: '女子上不了戰場'。其實不對的,這井多么深,平白地你問一個男子,問他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個年輕的女子竟敢了,上戰場不一定死,也許回來鬧個一官半職的。可是跳井就很難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抒發了作者對婦女悲慘命運的慨嘆。《呼蘭河傳》的語言多數是"談話風",但也有些韻語。如:"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么這樣悲涼。"敘述時也運用詩歌的復唱方法。如第四章第二節開頭是:"我家是荒涼的。……"第三節開頭又是"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第四節開頭還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第五節開頭也是"我家是荒涼的……"復唱是詩歌中經常采用的形式,運用復唱形式,音韻悠揚,婉轉,意境深遠。《呼蘭何傳》人物的語言富于個性化。如有二伯的語色牢騷、憤懣居多。這和他的身分、處境是相聯系的。又因為他是個老人,他的語言又是嘮嘮叨叨的、一套一套的。他走路時磚頭碰了他的腳,他便和磚頭說話,"你這小子,我看你也是沒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樣,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為啥往我腳上撞。若有膽子撞,就撞那個耀武揚威的,腳上穿靴子鞋的--你撞我還不是個白撞,撞不出一大二小來,臭泥子滾石頭,越滾越臭。……"
《呼蘭河傳》具有繪畫美,通篇用樸素的筆,描繪了小城的風土畫。它也有用筆濃艷的地方,但不多。如小說第一章第八節關于火燒云的景物描寫是很艷麗很有光彩的,創造的意境是瑰麗的?quot;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子,在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五秒鐘之內,天空里有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那馬是跪著的,象是在等著有人騎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來,再過一秒鐘,沒有什么變化,再過兩三秒鐘,那匹馬加大了,馬腿也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但是一條馬尾巴卻不見了"。作者用富有浪漫色彩的筆描繪了呼蘭小城晚霞的奇景,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同時,火燒云的奇景又與這一章前面描寫的灰暗的大泥坑形成鮮明的對比,作家的審美情趣自然地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