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材料必備的40個歷史故事(5)
21
獻媚者現丑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讓左右的人賞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解放軍報,王 矗)
22
應避“瓜田李下”之嫌
北齊時期有個官員叫袁聿修,少年老成,性格沉穩,很有見識。后來他升任博陵太守,有一次外出考察工作,路過山東兗州。時任兗州刺史的邢邵是他的老朋友,便準備贈送袁聿修一匹當地產的白緞。袁聿修得悉后,很是為難,于是便先一步離開了兗州。
部屬問他緣由,他說,應避“瓜田李下”之嫌。兗州乃盛產綢緞之鄉,人家把東西早準備好了,咱們還是走開的為好。正是由于袁聿修為官清廉自守,他不但政績突出享有聲望,還贏得了一個“清郎”的雅號,受到后人的廣泛贊譽。(解放軍報,李永勝)
23
學范蠡“好行其德”
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后,辭去高官更改姓名下海經商,完全決絕政界。經商致富后,范蠡三次散盡千金之財“與貧交疏昆弟”,開“裸捐”之先河。因此,司馬遷稱范蠡是“富好行其德者也”。(解放軍報,雋熙亮)
24
心有所畏 行有所止
明朝有個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賄賂他,他斬釘截鐵地說:“這一回由我主持考試,金錢是打不開通路的,你把銀子收起來,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試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懸出一副大匾,上書:“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領導干部違規違紀,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深淵,都是僥幸心理作祟,總認為做事很隱蔽,手段很高明,不會出問題。(解放軍報,張連國)
25
浮躁,成事之敵
春秋時期,晉國一個叫趙襄子的大夫向名馭手王子期學駕車,掌握了一些技術后便迫不及待地與王子期比賽,結果是“三易馬而三后”。趙襄子埋怨:“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意思是你沒有把你的技術全部教給我!王子期則回答,我的技術確實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您,但駕車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指揮調整馬的方向和速度,而您卻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個高低上面了,求勝心切,心浮氣躁,所以才會屢屢落后。
這則故事啟示我們,一個人要想干事、干成事,必須靜下心穩住神,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才能有所發展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