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材料必備的40個歷史故事(6)
26
患莫大于“有所恃”
《閱微草堂筆記》里的一位浙僧,“立志精進,誓愿艱苦,脅未嘗至席”。窺戶艷女對他百般誘惑:“請容我一近,如果大師能做到真空不染,那么你的修行就能成功了。”這位僧人自揣道力足以勝魔,便坦然許之。孰料,偎依撫摩,竟毀戒體。
有恃之人,往往自視甚高,錯誤地高估自己的能力。浙僧之“毀戒體”,便是如此。紀曉嵐點評:“此僧中于一激,遂開門揖盜。天下自恃可為,遂為人所不敢為,卒至潰敗決裂者,皆此僧也哉!”(解放軍報,鄧佑標)
27
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燕昭王因國中沒有能攻善守的將軍深感頭痛,他的謀士郭隗給他講了一個國王花費千金買來千里馬尸骨的故事。燕王聽了這個故事茅塞頓開,當即重用郭隗,給了他崇高的禮儀和優(yōu)厚的待遇。各國賢臣良將見郭隗得到燕王如此厚愛,便紛紛前來投奔,一時燕國人才云集。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有政策優(yōu)勢才有人才優(yōu)勢。要讓真正的千里馬脫穎而出,需要伯樂的眼光和品德,更需要公正公平公開的賽馬規(guī)則和遴選機制。(解放軍報,李召鵬 林蕭夏)
28
“千軸不如一書”
北宋文人柳開年輕時,尚氣自任,貪圖虛名。有一年,他去參加科舉考試,穿著象征士人身份的華麗衣服,把自己撰寫的數(shù)千軸文章用車推著,以引起主考官的注意。沒想到,主考官讀了他的文章后,覺得意境一般、文采平平,遠不如他的衣服華麗。而另一位應(yīng)試舉子張景卻沉著穩(wěn)重,不事張揚,僅從衣袖內(nèi)拿出一篇極短文章呈給主考官。主考官讀后拍案叫絕,連連稱贊,立刻把張景的文章評為優(yōu)等。“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一時成為文人士子趣談。(解放軍報,馬曉煒)
29
善用兵者蓄其怒
唐代天德軍判官任迪簡一日赴宴,侍衛(wèi)一時馬虎,誤把醋壺當酒壺,給他斟了一大盅醋。任迪簡一喝,酸不可耐,但他知道軍使李景略治軍極嚴,部下稍有過失便會重罰。于是咬牙飲盡,結(jié)果“吐血而歸”。
事情傳開后,“軍中聞?wù)呓詾楦衅?rdquo;,任迪簡更受官兵愛戴。后人崇敬他的人格魅力,譽之為“呷醋節(jié)帥”。任迪簡體恤士兵、以德服人的帶兵之道,值得今天的帶兵人借鑒學(xué)習(xí)。(解放軍報,劉寶山 徐東波)
30
身正何懼喝“貪泉”
東晉元興年間,吳隱之奉命到廣州擔任刺史。路過“貪泉”時,他親自走近泉邊,舀了滿滿一缽,仰臉就要飲。站在身旁的有個官員見狀,連忙勸止說:“大人,飲不得!這水只要一沾唇,就會在心中萌發(fā)無厭的貪欲。”
吳隱之聽罷哈哈大笑,隨即將滿滿的一缽貪泉水一飲而盡。見泉水旁邊有一塊大巖石,揮筆題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意思是說,人們傳說喝了“貪泉”的水便會貪得無厭,欲壑難填。但我認為,如果讓品德高潔的伯夷、叔齊喝了它,一定不會改變其廉潔之心的。
實際上,吳隱之是借賦詩表達了自己的清白之志。吳隱之到任后,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他住的是簡陋的土房,吃的多是青菜咸魚,勤政又廉潔,成為一代廉吏,尤其是他的不懼飲“貪泉”的故事,被老百姓廣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