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霞:8個“一”,助新班主任快速開啟幸福之旅
抱定一個信念——我行
剛剛大學畢業走上講臺的您,一定帶著一些惶惑不安,擔心自己知識不足、方法不多;擔心不受學生尊重、不被家長信任;對怎樣開始工作有一些茫然無措。這些擔心很正常,每一個初為人師者都經歷過,而這些擔心恰恰是您成功的基礎要件——您有做好工作的愿望、責任感和上進心。而且,您還具備以下優勢:
您的知識結構新、教學理念新,沒有舊有經驗的影響,較少條條框框的束縛,就像一張白紙,能夠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這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耕耘講壇的宿將求之不得的。
您年輕美麗、英俊瀟灑,能夠順利地走近學生,成為他們的知心姐姐、鄰家哥哥,做到溝通無障礙。這是您獨有的優勢,是很多老教師望塵莫及的。
您精力充沛、身體健康,家庭負擔較輕,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這是您后來居上的資本,是令很多中老年教師羨慕追憶的。
您要抱定一個信念:我能行!只要努力,我就能成為最棒的班主任!
培養一個習慣——思考
年輕教師最容易盲從,別人怎么做自己就依樣畫葫蘆,其結果很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適合您的學生、適合您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這個方法在哪里呢?不在理論家的書本里,也不在專家的報告中,而在您自己的思考實踐中。所以,您一定要養成思考的習慣。
思考什么呢?您要思考:我的學生是誰?他們有什么特點?會出現什么問題?該怎樣應對?還要思考:我是誰?我有什么特點?我將怎樣管理學生?我從哪里入手開始工作?
什么時候思考呢?做事之前想一想:我要做什么,我該怎么做。制定一個科學的計劃,就能夠減少盲目性,擺脫“陀螺式”“消防員式”被動應付的工作狀態,從而做到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做事之中要思考:這種方法恰當嗎?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做事之后還要思考:我做得怎么樣?成功的經驗是什么?失敗的教訓在哪里?只有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才能達到“智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最具潛力、最值得開發的是自己的大腦;您要養成思考的習慣,讓思考貫穿工作的始終。
管好一個自己——情緒
班主任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學生不配合您的工作,當學生故意讓您生氣時,您首先要提醒自己:“我是教師,我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成長;成長中的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教學相長,這是我鍛煉成長的好機會,我要冷靜地想辦法。”如果這樣的自我暗示不能使您怒氣平息,您就再提醒自己:“我是成年人,受過高等教育;他只是一個孩子。孩子不理智,我不能不理智;孩子不懂事,我不能不懂事。”
如果您仍就一籌莫展,無計可施。那就告訴學生:“今天我們都很激動,這種情緒不利于解決問題;我們先上課,明天再談。”師生沖突,往往因為擱置而冷卻,因冷卻而自然化解。第二天,心平氣和地溝通,問題很容易解決。
如果學生拒不認錯怎么辦?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教師要學會放下,不要抓住一個問題糾纏不休,否則,就會把“急癥”拖成“慢性病”,使問題復雜化。我們批評學生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認錯,而是讓學生改錯;不是把學生制服,而是讓學生成長。學生一時想不通沒有關系,暫時擱置,再尋良機就可以了。拿得起是聰明,放得下是智慧;拿得起需要能力,放得下需要魄力。
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要和學生生氣,更不要和學生賭氣,千萬不要和學生斗氣,絕對不能拿學生撒氣,永遠不要對學生泄氣。
找準一個定律——勤奮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是生活的定律。具體來說班主任要做到五勤:腦勤——多思考,腿勤——多進班,眼勤——多觀察,嘴勤——多提醒,手勤——多示范。
“腿勤”就是多進班。走進學生才能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才能有效地管理學生。“遙控”班級是每一個班主任都希望實現的理想狀態,那需要具備很多條件,比如班主任要有足夠的魅力和威力,班干部要有足夠的領導力和責任感,學生要有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等。年輕的班主任暫時還不具備這些條件,那就腳踏實地多進班,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
“手勤”就是親自去做。推薦給大家一個“七步訓練法”:第一步我做給你看,第二步你做給我看,第三步講評,第四步我再做給你看,第五步你再做給我看,第六步再講評,第七步你去做。
示范是最好的教育,行動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行動才能夠牽引出行動。班主任既要做指揮員,更要做戰斗員;您給學生的口號不應該是“給我上”,而應該是“跟我來”。
剛剛大學畢業走上講臺的您,一定帶著一些惶惑不安,擔心自己知識不足、方法不多;擔心不受學生尊重、不被家長信任;對怎樣開始工作有一些茫然無措。這些擔心很正常,每一個初為人師者都經歷過,而這些擔心恰恰是您成功的基礎要件——您有做好工作的愿望、責任感和上進心。而且,您還具備以下優勢:
您的知識結構新、教學理念新,沒有舊有經驗的影響,較少條條框框的束縛,就像一張白紙,能夠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這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耕耘講壇的宿將求之不得的。
您年輕美麗、英俊瀟灑,能夠順利地走近學生,成為他們的知心姐姐、鄰家哥哥,做到溝通無障礙。這是您獨有的優勢,是很多老教師望塵莫及的。
您精力充沛、身體健康,家庭負擔較輕,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這是您后來居上的資本,是令很多中老年教師羨慕追憶的。
您要抱定一個信念:我能行!只要努力,我就能成為最棒的班主任!
培養一個習慣——思考
年輕教師最容易盲從,別人怎么做自己就依樣畫葫蘆,其結果很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適合您的學生、適合您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這個方法在哪里呢?不在理論家的書本里,也不在專家的報告中,而在您自己的思考實踐中。所以,您一定要養成思考的習慣。
思考什么呢?您要思考:我的學生是誰?他們有什么特點?會出現什么問題?該怎樣應對?還要思考:我是誰?我有什么特點?我將怎樣管理學生?我從哪里入手開始工作?
什么時候思考呢?做事之前想一想:我要做什么,我該怎么做。制定一個科學的計劃,就能夠減少盲目性,擺脫“陀螺式”“消防員式”被動應付的工作狀態,從而做到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做事之中要思考:這種方法恰當嗎?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做事之后還要思考:我做得怎么樣?成功的經驗是什么?失敗的教訓在哪里?只有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才能達到“智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最具潛力、最值得開發的是自己的大腦;您要養成思考的習慣,讓思考貫穿工作的始終。
管好一個自己——情緒
班主任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學生不配合您的工作,當學生故意讓您生氣時,您首先要提醒自己:“我是教師,我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成長;成長中的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教學相長,這是我鍛煉成長的好機會,我要冷靜地想辦法。”如果這樣的自我暗示不能使您怒氣平息,您就再提醒自己:“我是成年人,受過高等教育;他只是一個孩子。孩子不理智,我不能不理智;孩子不懂事,我不能不懂事。”
如果您仍就一籌莫展,無計可施。那就告訴學生:“今天我們都很激動,這種情緒不利于解決問題;我們先上課,明天再談。”師生沖突,往往因為擱置而冷卻,因冷卻而自然化解。第二天,心平氣和地溝通,問題很容易解決。
如果學生拒不認錯怎么辦?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教師要學會放下,不要抓住一個問題糾纏不休,否則,就會把“急癥”拖成“慢性病”,使問題復雜化。我們批評學生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認錯,而是讓學生改錯;不是把學生制服,而是讓學生成長。學生一時想不通沒有關系,暫時擱置,再尋良機就可以了。拿得起是聰明,放得下是智慧;拿得起需要能力,放得下需要魄力。
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要和學生生氣,更不要和學生賭氣,千萬不要和學生斗氣,絕對不能拿學生撒氣,永遠不要對學生泄氣。
找準一個定律——勤奮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是生活的定律。具體來說班主任要做到五勤:腦勤——多思考,腿勤——多進班,眼勤——多觀察,嘴勤——多提醒,手勤——多示范。
“腿勤”就是多進班。走進學生才能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才能有效地管理學生。“遙控”班級是每一個班主任都希望實現的理想狀態,那需要具備很多條件,比如班主任要有足夠的魅力和威力,班干部要有足夠的領導力和責任感,學生要有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等。年輕的班主任暫時還不具備這些條件,那就腳踏實地多進班,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
“手勤”就是親自去做。推薦給大家一個“七步訓練法”:第一步我做給你看,第二步你做給我看,第三步講評,第四步我再做給你看,第五步你再做給我看,第六步再講評,第七步你去做。
示范是最好的教育,行動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行動才能夠牽引出行動。班主任既要做指揮員,更要做戰斗員;您給學生的口號不應該是“給我上”,而應該是“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