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名著導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旗幟和人生教科書
作者: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蘇聯作家,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1歲開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團,參加蘇聯國內戰爭。1920年秋天在戰斗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驚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寫成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勛章。奧斯特洛夫斯基于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僅32歲。1940年位于索契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為國家博物館。
原著閱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歷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優秀小說。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么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么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并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過保爾從一個工人子弟鍛煉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的過程。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于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么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瓦莉亞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像保爾那樣去度過,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二兒子,父親死得早,母親則在富人家當廚娘,保爾的哥哥阿爾焦姆是個鉗工,受盡了資本主義制度剝削和壓迫人民的痛苦。保爾在被迫退學后,他當過車站食堂的小伙夫,做過發電廠的工人,之后認識了冬妮婭——一個林務官的女兒。低下的社會地位和苦難的生活練就了保爾一副不屈不撓的性格。十月革命爆發后,紅色政權遭到了外國勢力干涉和本國反動派的聯合圍攻。
烏克蘭的政治形勢也空前的激烈動蕩,保爾通過哥哥認識了朱赫來。朱赫來是個老布爾什維克戰士,紅軍撤退時將他留在了鎮上。朱赫來很友好,教保爾學會了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樸素的革命熱情。一次,因為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后愚蠢的敵人卻很快把他錯放了。出獄后的保爾慌不擇路,跳進了冬妮婭家的花園。冬妮婭很喜歡熱情、倔強、個性剛強的保爾,保爾也被漂亮、整潔、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樣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婭所深深吸引。
后來,保爾在朱赫來的影響下參加了紅軍。成為了著名的科托夫斯基騎兵師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戰友們曾一天向敵人發起十七次沖鋒。在戰斗之余,他還喜歡讀小說,一有空就講給戰友們聽。一次激戰中,他頭部受重傷,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后,保爾住進了冬妮婭親戚的家。因為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所以不能再回前線了,但他不忘工作,立刻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種力所能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