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辨,學習辯證分析(7)
三、教師下水文展示
1、同學們,人的一生既要歷經風雨禍患,又會面臨誘惑挑戰,什么應該堅持放棄,什么應該倍加珍惜,你們思考過嗎?老師也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我的舍得觀
小溪舍棄了溫潤的泉眼,奔向大海,于是它與大海融為一體,不至于被蒸發殆盡。
雛鷹舍棄了溫暖的巢穴,奔向天空,于是它有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展示搏擊長空的壯美。
因為懂得舍棄,所以成就永恒。
伯牙初遇子期,桐木瑤琴,高山流水,何等娟麗。浩浩江水一瀉千里琴音,子期懂;綿綿高山悠悠相連的樂章,子期也懂。二人相結成知音。明年,當子期得知知音已逝,悲痛欲絕,揮淚摔琴以謝知音,亦何等悲壯!
古琴弦斷琴音絕,伯牙舍棄了自己摯愛的古琴,人們為此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可是就是在瑤琴破裂的回聲中,我們卻聽到了傳遞友愛的天籟之音。沒有舍棄的古琴,哪來千古友誼流芳百世的佳話,沒有舍棄的古琴,哪有高山流水真情永存的遐想?
歷史長河滾滾奔流,我們從中得到異樣的領悟——懂得舍棄,才能擁有至高的境界。
披頭散發、形容枯槁的三閭大夫站在滔滔的汨羅江畔,面對“舉世皆濁”的世道,他深深的嘆了口氣,最后毅然將芝蘭香草般的身軀,懷抱石頭,投入了滾滾江濤之中。
逝者已去,屈原舍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人們為此感到深深的不解與震撼。
可是就在這條吞噬屈原生命的大江之畔,我們卻看到了不屈靈魂的閃現。屈原的舍棄換來了“浩浩之白”的人格魅力;屈原的舍棄換來了中華民族赤城之心的傳承。
文明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從中得到嶄新的解答——勇于舍棄,才能擁有不屈的精神。
籠中的鳥兒舍棄籠外的暴風冰雪,卻不知要為此忍受牢籠的羈絆,深夜的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