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表達真情技法(2)
技法例談
怎樣做到感情真摯呢?
(一)樹立熱愛生活的態度
生活是感情的源泉,感情來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生活中的真善美會培養你積極高尚的情操,會形成你健康向上的感情。有了這樣的感情,你就會去追求光明與正義,痛恨黑暗與邪惡。留駐筆端,這種愛憎之情就必然要表現出來。如讀魯迅的文章,強烈感受到的就是先生對黑暗社會的無情和對正義的期盼,無論是他的雜文還是記敘文,都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二)培養感受生活的意識
首先要訓練自己的感官,使之能靈敏、準確地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擺脫粗俗、混沌的狀態。其次要辨析自己感官傳達出來的感受,如天氣陰沉,使人感到郁悶、壓抑;晴空萬里,使人感到開朗、舒暢;花使人覺得美好,水使人感到純凈等等。
(三)掌握抒情的基本方式
抒情有兩種基本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1直接抒情:
直接抒發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這種抒情,不用借托,無須遮掩,顯得激越奔放,直率動人。
這種抒情,有的出現在一篇文章和一個段落的開頭,起到點明全文主旨或段落主旨的作用。文章一開頭就生出感情的,常常是為了表達作者不可遏制的強烈感情。例如《哭聞一多》,文章一開頭就寫道:
一多,我想不到你會死!
我想不到,無論如何想不到!
你忠于人民,忠于國家,表現了民族正氣!
這幾句話,感情強烈,說出了亡友聞一多的高貴品質,也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有的出現在文章的結尾,例如《瑣憶》:
\"如坐春風\",唔,讓人開懷,令人奮發的春風!……我想大聲呼喊:熱愛生活,我愛一切正義的真理!
這一真摯而激昂的結尾,呼應起通篇文章,表現魯迅的光輝形象、偉大思想給予\"我\"的深刻教育、巨大感召和鼓舞,抒發了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之情。
2間接抒情:
這是一種寓情于敘述、描寫、議論等各種表達方式之中的抒情方式。其表達形式比較委婉、含蓄。
寓情于敘就有邊記敘邊抒情和用抒情的語言來記敘兩種。邊記敘邊抒情,就是把記敘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交叉錯落地組織起來,使所記敘的人物、事情和物件成為抒情的依據,敘中有情,情有所托,兩種方式相得益彰,構成一篇有事實有感情的文章,我們學過的《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都是這樣的好文章。用抒情的語言來記敘,是將敘述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讀者在了解敘述內容的同時接受感情的熏染,我們高中課本中的《項脊軒志》就是如此。
寓情于議是將感情融于議論之中,議論富有感情色彩,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當作者對所寫的人或事,產生了強烈的感情,無限激情涌上筆端,往往借助議論來抒情。如楊朔的《荔枝蜜》中有這樣一段:
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
在小蜜蜂身上,作者發現了生活的哲理,通過對小蜜蜂的議論、贊揚,抒發了強烈的敬佩之情,這種感情極為真摯深沉。這不單單是對蜜蜂的贊頌,而是對勤勞的億萬勞動者的熱情謳歌。
寓情于描寫中有寓情于景物描寫中,如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一場戲,寫到張生進京趕考、鶯鶯揮淚送別于十里長亭時,有這樣一段唱詞:
碧云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一對即將離別的戀人眼中,天,是清冷的天;地,是凄涼的地;西風正緊,憑添愁緒;長亭雁叫,攝人心魄;離別的淚,把一片片霜葉都染成了紅色!抒情深切動人。
有寓情于細節描寫中。典型生動的細節往往是抒情的突破口,人物的細膩情感往往從一些細小的事上自然而然流露出來。抓住了這些\"細節\"往往能達到攝人心魄的作用。如下面一段文字:
清晨的風吹著,倒也不怎么熱,其實并沒我什么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糞撒開就行了。我坐在地頭看爹犁地,因為爹并沒叫我走。隨著牛鈴聲一次次由近到遠,又一次次由遠到近,天氣也越來越熱。把一塊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果然,在火熱的太陽下,那頭老牛的汗開始順著布滿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氣越來越重,走得越來越慢。我抬眼望父親,他也一臉的汗水,眼望著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關愛和感激,這頭牛為我們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親并沒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地揚著,不肯放下。(江蘇一考生《戰勝脆弱》)
\"牛鈴聲\"、\"布滿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父親)一臉的汗水\"、\"眼神中……\"、\"手中的鞭高高地揚著\",這些典型細節生動傳神,寫出了父親對老牛的深厚感情,突現了\"我\"內心受到的強烈震撼。
當然還有寓情于場面描寫中、寓情于肖像描寫中、寓情于行動描寫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