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學作文-語言:“永遠變化無窮”(10)
當時的場面怕是世界上最悲壯的:有的從灌木叢里鉆出來,有的從田埂邊爬起來,有的從樹上跳下來。個個衣衫不整,渾身泥土,還都用手捂著腦袋。烏剛用樹枝挑著馬蜂窩,又神氣起來。他學著電視上大英雄的樣子,叉開兩腿,大聲說:“同志們,辛苦了!勝利是屬于我們的!”我們個個瞪著眼睛,卻說不出話來,也難怪,個個臉還腫著呢!
我們稍稍做了一下休整:拍拍灰,系系鞋帶什么的。在烏剛的帶領下,悄悄地回到村里。在村里,我們這支得勝還朝的童子軍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一個個被請回家,被家長大人狠狠地“鼓勵”了一番。
但沒過兩天,這支童子軍又出現在田野上了……
講評:
用詞準確語調自嘲 這是一篇令人忍俊不禁的文章,它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珍藏在作者心中的一件童年趣事,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具體生動的語言表達。這首先表現在用詞比較準確,如作者對孩子神態的描繪:“扯著嗓子喊道”、“咧著嘴,喘著氣說”、“沒精打彩地往地上一坐”、“擺出一副大丈夫的氣概”等等。還有,就是全文都用了一種“自嘲”的語調,它表現為一些故作夸張的描寫和一些詞語的加引號反用等,生動地體現了作者現時和當年的年齡和心理差別,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文53:
學習苦樂談
鎮江市一中高二(3)班 尹 俊
1995年“增華閣”大賽獲獎作品
無庸置疑,學習的過程是艱苦的。
在晨曦微露的拂曉,便需“聞雞起讀”。然后,經過一番在人海中的“激流勇進”,抵達這常常不想來而又不得不來的學校,昏昏沉沉地上課。耳聽老師滔滔不絕,眼見老師神采飛揚,眾人如醍醐灌頂,自己卻仿佛是在云端霧里。中午匆匆回家,囫圇吞飯,稍事休整,再向虎山行。至沉沉欲寐,恍惚間還得提防老師的突然發問。桂魄飛來光射處,月色如水照夜歸。背負著一天所學,腳步也沉重不堪。回到家,接踵而來的又是靜夜孤燈,喃然苦吟。
沒有“飄蕭我是孤飛雁,不共紅塵結怨”的自由;沒有“見芳草,映萍蕪;聽松風,響寒廬”的悠閑;沒有“竹榻夜移聽雨坐,紙窗情啟看云眠”的逸致。學習是緊張的、單調的、枯燥的,說學習艱苦,是符合實際的。
但是,當你在冥思苦想,三日不知肉味地解一道難題,而又豁然開朗、柳暗花明之時;當你在眾目睽睽之下,引經據典,分析一道眾人皆不知所云的問題之時;當你經過奮勇拼搏、不懈努力,終于金榜題名、一枝獨秀之時,你會發現平時所受的苦,早已飛到九霄云外,而一種成就感隨即化作一種快樂傳遍全身。學習,確實又是樂在其中的。
學習,能夠充實人的靈魂,使之卓然不凡。在學習的過程中,固然會食不甘味,卻遠勝無知無識者的空虛乏味;固然會夜不能寐,卻遠勝不學無術者的內心迷惘;固然會終日奔波,卻遠勝目光短淺者僅僅為一己私利鉆營;固然會生活緊張、單調枯燥,卻遠勝庸庸碌碌者缺乏生活動力,得過且過,沒有目標。
俗話說:“苦盡甘來”,學習的過程就是積累知識、博取眾長、鍛煉能力、增加閱歷的大好時光。不以苦為伴,怎能達到磨練的目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歷“苦”的洗禮,才能鍛就“樂”的未來。實際上,“苦”與“樂”總是相互轉化,既可能是苦盡甘來,也可能是樂極生悲,正如繁花似錦與落英繽紛、月明如晝與桂魄之殘,所以我們要將刻苦精神當作學習的推動力,將享受樂趣當作刻苦的回報和補償,然后更加奮發地學習。
讓我們博覽以廣識,勤學以增智,詳察以知微,篤行以明理。為了“樂”的未來,不斷排除怕苦畏難的思想,運用智慧,拓寬視野,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
講評:
夾敘夾議文白相宜 “學習苦樂談”就是“談學習的苦和樂”。作者先分論學習之“苦”,再分論學習之“樂”,然后合起來談“苦”與“樂”的關系,談學習之“苦”如何轉化為學習之“樂”。全文夾敘夾議,流暢簡潔。我們都知道“文白夾雜”不好,但作者卻能把古文因素與現代白話較好地結合起來,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為了豐富并錘煉自己的語言,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努力:一是要學習群眾生活中活的語言,二是要學習古漢語,三是要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
例文54:
看焰火
江南中學高中 陳 庶
1999年"增華閣"大賽獲獎作品
在慶祝國慶50周年的日子里,鎮江放起了隆重的禮炮焰火,那焰火五彩繽紛,光彩奪目,真是絢麗多姿,美不勝收。
那天晚上,我來到距烈士墓幾百米以外的一個小山坡上,仰望那一個又一個的焰火。八點剛到,一個“滿天星”嗤——的一聲,躥上了天空,隨即散開,像雨點灑入水塘中的波紋,像吹氣的泡泡一層一層地擴大。紅的在前面閃光,忽然調皮地做了個鬼臉,變成了藍色;而綠的也不甘心落后,一下子沖到了藍色的前面,得意洋洋,使人為之贊嘆。
“滿天星”還沒落下,緊接著“孔雀開屏”又飛了上來,擋在前面,炫耀它婀娜多姿的身段。一縷縷紅黃相間的細長羽毛不停地交織著,由一縷縷黃,變成一條條藍,由一條條藍,又融出一片紫色的天。紫中透著藍,藍中顯出黃,黃中映襯紅,一層一層地煞是好看。不一會兒,“九天攬月”、“五福同享”等焰火同時騰空而起,一環套著一環,一彎繞著一彎,奇形怪狀,千姿百態,動人地體現著焰火制作者高超的技藝和巧妙的構思。
正當我看得帶勁的時候,一個像連珠炮似的焰火,突然闖進了我的視線。只見它不慌不忙地依次打開身上的錦囊,一個個地擴散開來,鋪滿了半個天空,原來它的名字就叫“半邊天”。制造焰火的工人設計了近景遠景的層次,注意到各種顏色的搭配。看到它的表演,我尤其感到“心曠神怡”。這“半邊天”真是與眾不同,主光球一炸開,半邊天都是紅色的。一轉眼,紅色藏了起來,白色跑出來代替,真所謂多一分則太紅,少一分則太白,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在紅、白色光球即將消失的時候,橙色的星星又挺身而出,一邊走著“滑步”,一邊跳著“舞蹈”?此悄,可神氣啦!一拐就是五、六個彎,用自傲的目光俯視著人群,好像在說:“好不好看?沒有比我更漂亮的了吧!”正在這時,黃、綠兩色同時蹦出,欲與橙色星星比美;緊接著,藍、紫二色也出列,來到當中,和黃、綠兩色結盟,同橙色星星針鋒相對,誓比高下。五種顏色相互碰撞,“轟”的一聲,形成了五色爭艷的壯麗景色,真是無與倫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