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之56-60
影響教師一生的好習慣之五十六--向周圍的人學習
一個聰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師。——愛默生
囿于自己的所學。教師所知永遠只是滄海一粟。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一方面要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獻給學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有從師的美德,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只有這樣才能積小善為為大善,積小能為大能。孔子也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能只以學校的教師"唯上",而忽視了生活中的老師。
教師,肩負著引導人成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們應該比其他任何人群都更關注自身的成長,自身素質的提高。沒有與時俱進的成長,沒有素質的提高,我們就很難完成自己的使命。學習是人們實現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向別人學習又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不向他人學習,那人們自身的成長就會像缺少某種維他命一樣缺少營養。
向周圍人學習,這個"周圍"很廣,很多人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對于教師而言,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將"周圍"具體化,提高針對性,以提升學習的效率。
教師向周圍人學習首先要從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營養,如徐特立、陶行知、吳玉章等。雖然他們遠離我們的生活,但他們的精神、理念卻一直在我們身邊。熟讀他們的著作,了解他們的生平,研究他們的思想將對我們的進步大有裨益。
其次,我們還要向當代的優秀教師學習。在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成長起來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如我們報熟悉的于漪、魏書生等等。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感人事跡,既能幫助我們提高師德認識,又能誘導和激發我們的師德情感。
再其次,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閃光的品質,誠心誠意的向學生學習,在師生互學互勉中汲取營養。教師不是萬能的,所學知識肯定也是有限的。可是學生不同。每屆的學生都在發展變化,況且每個學生都各有所好,各有所長。如果都能夠以孔為先例,把自己當作學生,虛心向相互交流最多的學生請教,那真是教學相長的至高境界了。作為教師,每天要與多少青春學子一同徜徉于求學之徑啊,如果能不恥下問,真誠而謙虛地向學生學習,不僅是對自己學識的充實,也是對學生學風的一種熏陶。那樣,"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就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比較,而是一句切實的寫照了。
最后,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只要他是優秀的,我們就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虛心向他學習。這種學習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可以是人品道德的學習,精神毅力的學習,為人處世的學習……
不管是向誰學習,最重要的一點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實現它的意義。
一個聰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師。——愛默生
囿于自己的所學。教師所知永遠只是滄海一粟。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一方面要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獻給學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有從師的美德,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只有這樣才能積小善為為大善,積小能為大能。孔子也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能只以學校的教師"唯上",而忽視了生活中的老師。
教師,肩負著引導人成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們應該比其他任何人群都更關注自身的成長,自身素質的提高。沒有與時俱進的成長,沒有素質的提高,我們就很難完成自己的使命。學習是人們實現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向別人學習又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不向他人學習,那人們自身的成長就會像缺少某種維他命一樣缺少營養。
向周圍人學習,這個"周圍"很廣,很多人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對于教師而言,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將"周圍"具體化,提高針對性,以提升學習的效率。
教師向周圍人學習首先要從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營養,如徐特立、陶行知、吳玉章等。雖然他們遠離我們的生活,但他們的精神、理念卻一直在我們身邊。熟讀他們的著作,了解他們的生平,研究他們的思想將對我們的進步大有裨益。
其次,我們還要向當代的優秀教師學習。在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成長起來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如我們報熟悉的于漪、魏書生等等。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感人事跡,既能幫助我們提高師德認識,又能誘導和激發我們的師德情感。
再其次,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閃光的品質,誠心誠意的向學生學習,在師生互學互勉中汲取營養。教師不是萬能的,所學知識肯定也是有限的。可是學生不同。每屆的學生都在發展變化,況且每個學生都各有所好,各有所長。如果都能夠以孔為先例,把自己當作學生,虛心向相互交流最多的學生請教,那真是教學相長的至高境界了。作為教師,每天要與多少青春學子一同徜徉于求學之徑啊,如果能不恥下問,真誠而謙虛地向學生學習,不僅是對自己學識的充實,也是對學生學風的一種熏陶。那樣,"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就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比較,而是一句切實的寫照了。
最后,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只要他是優秀的,我們就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虛心向他學習。這種學習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可以是人品道德的學習,精神毅力的學習,為人處世的學習……
不管是向誰學習,最重要的一點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實現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