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理要恰到好處地運用“事實論據”---考場作文評析教案(5)
。ㄋ模┦聦嵳摀挠^點確立上有所偏差
事例七:《讓心靈在豁達中憩息》
達賴的行為令全中國人民感到震怒,而巴黎授予達賴“榮譽市民”的稱號更令我感到不可容忍。但是,我們不應有“抵制法貨”等的念頭。
豁達,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憩息,我們應該以豁達的態度去面對這些無恥的行為,擁有大國風范,展示出大國的魅力。
點評:西藏問題也是這次考生比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但是在這個政治問題上我們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觀點與立場,切忌自己去妄加定論。
盡管在改卷過程中發現學生在事實論據的運用上存在不少的問題,但我也很欣喜的發現有一些很精彩的文段,讓人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現摘引如下與大家一起分享。
事例八:《讓心靈在文字中憩息》
篆體行書,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存在。鉤劃之間,氣象萬千。覽字,讀的是一種氣勢。瞻仰先賢手書,讓那氣勢精神滌蕩心靈。陶行知曾對友人語:“教書二十年,從不被教本里的文章打動,及親覽岳飛手書《出師表》竟痛苦不已。”這大概就是文字于行云流水間讓心靈澄明之所在。
事例九:《讓心靈在愛中憩息》
若覺得累了,請想一想,家中有濃濃的飯香和暖暖的愛等待著你,不管再苦再累,家永遠是一個幸福的港灣,父母的關懷與疼愛,是最好的藥物。在外經歷了風風雨雨,回到家,母親輕輕一句:“孩子,回來了”就像是一股暖流流編全身。試問,疲憊的心,怎么可能不被它融化呢?那一條條在心室壁上的刺青,只是我們成長經歷上的印記,有了家的溫暖,無論它們再怎么突兀,也終被抹平。這份愛,有媽媽的一針,有爸爸的一線,為我們編織出這愛的園地。
《在寧靜中憩息》
陶淵明厭倦了勾心斗角的官場生活,于是他決定退出官場,隱居在山村里,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山村里悠然恬靜的田園生活,讓他放下煩惱的官場生活,讓他心靈得以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