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我的作文教學(18)
四、互批互改,合作交流,培養創新精神
作文實施小組互批互改。小組互批互改作文時,學生們興奮地“窺視”別人寫了些什么,然后又很認真嚴肅地批改,用心地寫批語,不少學生很重視同學的評論,對寫作有了動力,也感興趣了。
學生參與批改作文,是幫助別人共同完善作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別人的作文,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還要遵循修改規律,按要求完成修改任務。因此學生參與修改,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班上每個同學都有各自的個性,各自的長處,互批互改時,他們在共同探究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在合作中求得互動,在互動中達到互補,以激活他們各自潛在的智慧。如有一個同學在作文中寫她目睹一次交通事故,作文中寫道“圍觀的人漸漸散去,我也走了。”小組互改時,同學們在后面加了一句:“只留下地上的一灘黑紅的血。”這一句多好啊!這真是血的教訓,還有什么教訓比這更深刻呢?
教師在學生互評之后,再做一次全面的大體把握并選出一些好的作文和好的評語,在班上朗讀,學生從中得到了鼓勵,也開闊了視野。連一些比較頭疼寫作文的學生也能悟出作文之道。實施“學生作文自評”這一模式,教師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導”上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能得到發揮。
(一)提高學生對參與作文批改的認識,明確批改的內容。
讓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老師首先從提高學生對參與評改的認識入手。讓學生在口頭表達中展現自己的參與意識,再在語句修改、詞匯更正中顯示參與水平,不因學生年齡小見識少而不給予參與機會。教師對參與積極的給予表揚,對想參與而不大膽的給予鼓勵,對發言不當修改不妥的鼓勵其重來,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參與熱情。要讓學生明確參與習作批改的內容,及對各年級的不同要求:剛入手寫作的三年級從明顯的用詞修改入手,逐步過度到明顯的語句錯誤修改;四年級在改好明顯的語句錯誤的基礎上,學會理順簡單的習作順序;五年級學會理順文章層次,斟酌用詞是否恰當;六年級則自己咬文嚼字,從習作內容、情感表達方面逐句逐段修改。對標點符號的使用按課標要求,分年級不同堅持始終如一的學習修改,到六年級能準確應用。在學生參與批改中,教師除耐心細致地講解外,還要采取靈活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演示、實踐等活動,使學生對批改內容熟記于心,為參與書面批改打下基礎。
(二)指導學生發現被批改作文中的問題和閃光點。
批改好作文的前提是,發現要批改作文中的問題和閃光點,只有發現了閃光點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對癥下藥正確修改。因為小學生認識水平的局限性,不少學生對好學生的作文往往會全盤肯定,而對潛能生的作文發現不了優點。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指出學習好的學生寫的作文也不會十全十美,學習差的學生寫的作文也有值得稱道的地方。鼓勵大家放開膽子在優生的作文中找問題,沉下心在潛能生的作文中找閃光點。不論是誰都要對別人的習作一分為二,對自己的習作也要一分為二。在批改活動開始后,要求學生動筆批改前要反復地看幾遍,邊看邊想,找出毛病。第一遍找出幾處明顯的毛病,第二遍找出隱蔽的錯誤如結構是否合理、詳略安排是否得當、敘述是否有一定的順序等,第三遍再找出一些細微末節的毛病,如用詞是否得當、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等,然后再動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