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我的作文教學(15)
如清明節《掃墓》,去的時候學生都很高興,他們是出于好奇,并沒有“繼承先烈遺志,爭做四有新人”的思想,而是隨著活動的進行——瞻仰烈士紀念碑,聽先烈事跡介紹,聽輔導員講話、宣誓、獻花——才受到教育,懂得了這個道理。
再如《零花錢》。我們嶺區,大多數家庭并不富裕,對他們來說每一元錢來得都不輕松,然而孩子只知道要錢,他們認為既然你是家長,你就應該給我錢,我要你給天經地義,至于錢是父母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還是東拼西湊借來的,他們全然不管。寫作文時我引導學生從父母黝黑的皮膚、斑白的兩鬢、布滿皺紋的額頭、微馱的肩背和粗糙的雙手想到父母親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認識到錢是家長一滴血一滴汗換來的,懂得應該刻苦學習,用優異成績來報答他們,換來他們欣慰的微笑。這樣“要錢”就有意義了。寫作文時重點部分的順序也清楚了。
再如《登山》。全班幾十個同學,登的情況各不相同,感受肯定也不一樣。體力不支,艱難爬到山頂的同學要感悟到“在最困難的時候,要想到成功就在努力之中,堅持下去就是勝利”;落后者要感悟到“不怕落后,就怕泄氣”、“落后不可怕,努力能趕上”;先快后慢者要感悟到“爬山也像龜兔賽跑”;一個勁向上爬者要感悟到“做事一心一意,向著目標前進,一定會成功”;登上山頂感悟到“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登得高,才能看得遠”……引導學生想到這些,他們就覺得登山有意義了。
又如,《發新書》。一本捆皺了的書發給誰呢?開始大家都不愿要,后來一個同學表示愿要,老師表揚了這個同學,講了先人后己,為別人著想的道理,于是大家搶著要,他們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變化的呢?
開始———不愿要
發展 ———應該要(人不能只想到自己)
結果———搶著要
思路條理了,寫出的作文自然會層次清楚,中心明確。有這樣一件事:一個同學捉了一只剛會飛的小鳥,后來又把它放了。怎樣引導寫成作文呢?
過程 內容 心情
時間、地點
一、發現小鳥 好奇
小鳥怎樣飛飛停停
小鳥發現有人追著抓它是怎
二、追小鳥 好玩
樣拼命逃的?我是怎樣追的?
小鳥實在飛不動了,鉆在草
叢里是什么樣子?伸手抓 “心一顫”
它時,它有什么反應?
三、抓小鳥 抓在手里,你感覺到它在
掙扎嗎?一鼓一鼓的身體, 真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