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我的作文教學(12)
三、條理思想,拓寬思路開啟情感閘門
輔導學生寫作文,無非是幫助學生選好材料,引導學生明確中心,指導學生寫好過程,要求學生認真修改。說得通俗點,作文輔導實際上是幫助學生解決三個問題,1.寫什么2.為什么寫3.怎么寫。以我的一堂個案為例
一、寫什么?各有各的事,大家交流,一個學生說寫周末下午跟爸媽去地干活,好朋友叫我幫他家卸紅果,兩人邊吃邊摘,媽媽吆喝不要多吃,自己不聽,結果夜里肚里很難受,直吐酸水。
二、為什么寫?老師問他為什么寫這件事,他說“媽媽的話有時候還是應該聽的”很好,這就是他從自己要寫的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就是作文的中心。順便說一下,學生自己悟到的有一定道理就是作文中心,切不可任意拔高——我們知道現在的孩子往往不太聽話,家長也常常跟老師說“孩子太任性”你說什么他捂住耳朵“不想聽,不想聽”或者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學生能從經歷的事情中明白這一點,就是他知道了寫這件事的意義。
三、怎么寫?合理安排順序,突出重點,具體描述。
1.順序。按起因、經過、結果,分階段寫。就這件事是“吃紅果前”“吃紅果”“吃紅果后”
2.重點。夜里難受,因為難受才想起要聽媽媽的話。
3.具體描述。用提問聊天方式進行,在聊中打開思路。
(1)吃紅果前。問好朋友怎樣叫你的?“王坤,我家卸紅果,你也一塊去吧?”你為什么要去?“我愛吃紅果”。跟媽媽說了嗎?“我向媽媽打了招呼,沒等她答應我就跑了。”
(2)吃紅果。果園大嗎?紅果結得怎樣?想吃嗎?在什么地方吃的?樹上還是樹下?怎么吃的?一手摘一手往嘴里送,媽媽什么時候吆喝了?“正在吃得痛快的時候”,她說什么?“王坤,少吃點,小心半夜吐酸水”你聽了什么反應?“覺得可笑,吃紅果能吐酸水?把媽媽的話擱到了一邊”。什么時候不吃了?“直到牙軟了,才停口”。
(3)吃紅果后。傍晚回家吃飯了沒有?什么時候不舒服?“九點多,正在看電視。”什么感覺?“嗓子很不舒服,像有蟲之類的小東西在爬,癢癢的”你想原因了嗎?“起初,我以為是神經在作怪,也沒有在意”那后來呢?“后來嗓子越來越不是滋味,便告訴了爸爸”爸爸怎么說的?有什么反應?“爸爸看電視一動不動,說‘誰讓你不聽大人話,吃那么多紅果,不虧’”后來呢?“到了半夜,酸水止不住順著嘴角往下流。”你怎么辦?“喊起了正睡覺的媽媽,她趕緊去廚房給我弄了點淡蘇打水”你想喝嗎?為什么不想喝?不喝又不行,你怎么喝下去了?“閉住氣,瞇著眼睛,不還氣喝下去了”口感還好吧?“滿口又苦又澀”媽媽說你什么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媽媽的話有道理嗎?
最后擬個新穎別致的題目〈〈酸酸的紅果〉〉,開始學生擬“吃紅果”吃出了什么滋味?是生活五味瓶中的哪一味?
擬題這一步放在作文寫成后,根據習作內容,自己的感受推敲琢磨,題目要具體,如“童年趣事”只是個話題,寫什么以什么為題,像《染頭發》“愛在身邊”也是話題。學生自己擬題:《那針打得好舒服》《埋在心底的歉意》《毛毛蟲》《一把雨傘》《多虧有個好鄰居》等等。寫人的《酒鬼爸爸》《爺爺是個老戲迷》《愛嘮叨的媽媽》,敘事的《一瓶礦泉水》《捋榆錢》《一張假幣》《我的十元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