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我的作文教學(3)
教師每次都這樣輔導作文四步走,一、激發興趣,二、調動感情,三、布局謀篇,四、語言表達。持之以恒,收效就明顯了。
要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師必須首先做引導學生作文的有心人。要和學生親密相處,隨時隨地發現可誘導學生習作的情境,相機指引、點撥,以培養他們寫作文的興趣,調動他們寫作文的熱情,使他們養成觀察生活,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良好思維品質。
有一天飯后,我在操場邊發現,柏油地面的籃球場的一角竟生長著一叢野草,原來人工鋪就的瀝青地面不太平整,就這一個小坑,刮風下雨積存了點泥土,小草居然在這里安家落戶了。四周灰黑的一片反襯出這叢小草更加翠綠。于是,我就近叫過幾個學生,讓他們觀察,小草生長的環境小草生長的情況。進而與他們交談,啟發他們分析思考,小草為什么能在這里生長?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小草給我們什么啟示?那幾個同學認真觀察,小聲議論,各抒己見。寒冬,校園里的臘梅花開了,我讓學生觀察梅花,欣賞梅花,品味梅花,說梅花的形狀,議梅花的特點贊梅花的品格。這樣在輕松自由、無拘無束、聊天閑談式的活動中,學生得到的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作文之道。
春季開學發新書時,我發現一本書被捆皺了,這本書發給誰呢?我舉起書晃了晃,同學們立刻靜下來,他們可能是馬上意識到老師要處理這本書了,教室的氣氛夠緊張的了。我先問一個同學愿不愿要,他挺干脆地說:“我不要”,又問一個同學,他說:“沒人要的話,我要”。接著問班長,班長說他要,我問他為什么要,他說看老師挺為難的。我說:“謝謝你對老師的同情”。這時一個學習不太好的名叫建飛的同學站起來說:“我要”,同學們的目光“刷”地集中到他身上。我心中暗喜,不動聲色地問他為什么要,他說:“總得有人要呀”。當然,建飛不知道這就是先人后己,為別人著想。我把他表揚了一番后又問:“現在誰愿要?”大家搶著說:“我要”。這個情境很好,每個同學都有真實感受,隨即我出了個作文題《發新書時》,結果不少同學寫出了流露真情實感的好作文。
如有個同學寫開頭一個場面:“老師走上講臺,目光掃視了一下同學們,拿起那本皺巴巴的書晃了晃,教室里一下子靜了下來,同學們瞪大眼睛,一個個一本正經的樣子,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這本書千萬不要發給我”。
有個同學這樣寫老師表揚別人后自己的心理活動:“老師表揚了建飛,我想,我怎么那么傻,要是我舉手說我要,那老師現在表揚的就該是我呀!唉,這么好的一次機會讓我給跑了,都愿我太自私了”。
有個同學這樣寫結尾:“不知什么原因,這本書老師沒有發給我們,事情就這樣過去了,而我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
春分過后,桑樹枝頭發出了嫩芽,有幾個學生帶來精心保管了一年的蠶紙,各自給自己要好的幾個同學每人分一小片,于是一年一度的養蠶開始了。他們用棉絮把蠶子包好,或裝在貼身的衣袋里,或塞在毛衣袖筒里,一天,兩天……在焦急的等待中蠶子由黑變灰,由灰變白,終于,幼蠶孵化出來了!那份激動,那份喜悅,沒養過蠶的人是體會不到的。他們小心翼翼地把蠶蟻安頓到早就準備好的小紙盒里。而后,采桑葉,清蠶沙,認真地伺弄著。眼見別人的蠶寶寶一次次蛻皮,一天天長大,沒養的同學好話說盡,跟別人要了幾個,千恩萬謝,也喜滋滋地養起來。
一個月后,蠶老了,通體透亮,看著蠶吐絲、結繭,養蠶的學生大有大功告成,心滿意足的感覺。整個過程,學生積極主動投入,有喜有憂,有苦有甜。老師稍加點撥,學生切身感悟到的是“吃的是葉,吐的是絲”和“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無私奉獻精神,當然也有“懶蠶結不成好繭”的人生感嘆。